雷普利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惊悚 犯罪  美国 2022

简介: 安德鲁·斯科特将主演金牌编剧斯蒂文·泽里安自编自导的新剧《雷普利》(Ripley 详情

更新时间:2024-04-07

雷普利影评:【4.21更新】“你的反应比我想象中要平静”



01.

如果说马达版的雷普利活泼热烈,那莫娘版的则是沉静内敛。

就拿杀害迪奇的那场戏为例:

马达版的雷普利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自尊心极强,根本禁不起迪奇的羞辱,在情绪失控下杀了迪奇,属于冲动犯罪。

而莫娘版的雷普利已经三十几岁,他在遇见迪奇之前,就已经承受过无数次的绝望。

所以,当他确认迪奇不爱自己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激动的表现,而是冷静地提起船桨拍死了他。

这一版的迪奇也很谨慎,他试图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说服雷普利离开自己。

但人性总有其诡异的地方。当你下定决心和一个人撇清关系,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总想回头试探对方。

就像迪奇明知道雷普利喜欢自己,而他自己又并非同性恋,那他当初为什么还要把雷普利留在身边?

他曾亲眼目睹雷普利偷穿自己的衣服,雷普利也不止一次暴露出他对迪奇的迷恋。

他完全可以让雷普利早点离开。但他没有。

就像他俩在船上的那次对话,迪奇希望雷普利离开,雷普利平静地接受了。

难道是雷普利表现得过于平静,整个谈判过于顺利?反而让迪奇觉得有点索然无味?

接下来,迪奇改变他温和的态度,转而故意挑动雷普利的情绪,逼问雷普利。

他要让雷普利离开,但在离开之前不妨戏弄他一下。毕竟,雷普利看上去如此“平静”……

所有压抑的情感,都在等待一个释放的契机。那些被掩盖的情感并不会消失,它只会以一种更扭曲的方式重现自己。

迪奇想揭穿雷普利对自己的情感:“你要我说出来吗?”

雷普利仍然平静地说:“不要。”并尝试挤出一个微笑。

然后,迪奇转过身去。再然后,就是几声闷响,迪奇的脑袋血流如注……

这一切终于不再平静……



02.

其实,迪奇并不怎么关心雷普利,也不怎么把他当朋友,他把雷普利留在身边,只不过是将其视为一种消遣。

雷普利在参加聚会时,也说人们并不关心迪奇,只是拿他取乐。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其实也映射了他自己的内心。

他心里也认为迪奇并不关心自己,就像迪奇死了,人们谈论他,也并非出于关心,而是把他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喜欢马达版对这段船戏的处理:

小船在海面上轻轻摇曳,像一个摇篮,刺眼的波光使人晕眩,雷普利蜷缩在迪奇的怀里,抱着他的尸体,汲取着最后的温存。

马特达蒙版

抱着迪奇尸体的雷普利会想些什么呢,他或许会想:迪奇再也说不出伤害我的话了,他终于完全的属于我了……

心存幻想,还有希望,是马达版雷普利的特点。也正因为心存幻想,还有希望,他才会在爱欲中痛苦挣扎,在杀人后表现出羞愧和恐惧。

但莫娘版显然放弃了这种病态而又唯美的呈现。

莫娘版的雷普利是个狠绝到底的角色。当他知道他跟迪奇彻底玩完之后,他就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他心中萌生了杀意,便真的冷静地实施了谋杀,在处理迪奇的尸体时,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留恋和恐惧。



03.

剧中多次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卡拉瓦乔,也是个同性恋者。

卡拉瓦乔也亲手杀了自己的恋人,踏上逃亡之旅……可以说卡拉瓦乔的人生境遇和雷普利十分相像。

据说卡拉瓦乔杀害恋人的匕首上刻着一行字:No Hope,No Fear.(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

在杀掉恋人之后,卡拉瓦乔迎来自己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通常情况下,画家的作品风格与他本人之间都会有些许反差,但卡拉瓦乔的特质与他的作品却是高度契合,非常自洽。

就像卡拉瓦乔最负盛名的作品《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

创作时间:1610年(38岁)
尺寸:101x125cm
收藏地点:博尔盖塞美术馆
风格流派:巴洛克
所属时期:后文艺复兴时期
题材:宗教绘画
材质:帆布 油画

画中斩首的人与被斩首的人,也都是卡拉瓦乔本人,只不过一个年轻,一个年老。

被斩首之人面目狰狞可怖,而斩首之人投向被斩首之人的目光,则充满悲悯。

圣洁与污秽,暴力与安详,热烈与肃穆……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却在他的作品中完美相融。

这幅画反映了卡拉瓦乔在寻求自我毁灭与自我救赎之间的挣扎摇摆。而且这也是他绘画生涯中最后的遗作。

在剧中,是迪奇向雷普利推荐了卡拉瓦乔。迪奇或许欣赏卡拉瓦乔,但雷普利才是真正懂得卡拉瓦乔的人——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人。



04.

卡拉瓦乔的画作讲究光影的强烈对比,这部剧集也是如此。

在绘画艺术中,最能体现光影魅力的就是单色素描。

这部剧给人的观感,就如同素描绘画一般,贯穿始终的黑白画面,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没有色彩的干扰,反而更能体现光影的对比。

这些黑白光影的转换,像极了人性的明暗转换,很适合营造悬疑惊悚的氛围。

黑白风格赋予剧集怀旧质感,非常贴合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这让剧集看上去像一段遥远的记忆…也像一场恍惚的梦境……



毕竟,真实的梦境,也是黑白色的。



……………手动分割线……………


【4.21更新】

关于雷普利为什么非要杀掉迪奇,我尝试代入雷普利的角度,给出一些更加细化的解读,上面那个好像有点简略,可能有人get不到……

我看到有人给我评论说,雷普利根本不爱迪奇,他只是图迪奇的钱,这部剧就是单纯讲了个谋财害命的故事。

当然,我很尊重这种解读。我们去看雷普利的原著,以及之前马达版,还有更早的那部《怒海沉尸》,大多数的影评也基本都是围绕这个点去解读。

不得不说,这种解读算是最简单,也最经典的一种。但我仍然认为,这种解读有些弱化了角色情感的复杂性。

在我看来,雷普利不是简单的为了“谋财”,所以“害命”。他偷穿迪奇的衣服,模仿迪奇的说话和生活方式,只是因为他迷恋迪奇这个人。

他模仿迪奇的签名,或许是为了日后骗取他的钱财,毕竟他是个职业诈骗犯,出于职业习惯,他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无可厚非。

假如——我是说假如——迪奇是个同性恋者,他打从心底里接纳了雷普利,而不是把他赶走……

那么,雷普利还会想要杀了他吗?还有必要去假扮他骗取他的钱财吗?他给自己留的那条后路,还能用得上吗?

雷普利显然是希望自己被接纳的。他一直抱有这个希望,直到他确定这个希望破灭了,他才把迪奇杀掉。

这里有两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

第一,雷普利只不过是被甩了而已,有必要杀人吗?第二,作为职业诈骗犯,杀人不是雷普利的强项,杀迪奇恐怕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杀人,如果他只是想要钱,方法有的是,为什么非要杀人?

为了钱财去杀人,风险太大。像雷普利这样的聪明人,有诈骗才能的人,没必要走极端。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认为雷普利是只狡猾的狐狸(猎人),迪奇是天真善良的小白兔(猎物),真的是这样吗?

迪奇是个富二代,他起初邀请雷普利留在他家,让雷普利吃自己的,住自己的,看上去很慷慨。

可是,对于一个富二代来说,他的这种慷慨并不算什么。反倒是雷普利,偷穿迪奇的衣服,模仿迪奇的语调说话,还幻想自己可以离间迪奇和玛琪的关系……

诡异的是,他做这些事,说这些话,全被身后的迪奇看见了。这实在太社死了,也太变态了,雷普利相当于把自己心底见不得光的欲望,全都暴露给他看了……

然而,更诡异的是迪奇的反应。当雷普利道歉,并说出“我可以离开”的时候,迪奇却说:“算了,就当刚才的事没有发生过”……

换位思考一下,任何一个正常人,在看到雷普利这么诡异的表现,都会感到很不舒服,很想把他赶走吧?

可是,迪奇呢?他不仅没有赶走雷普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俩的关系还都不错……所以,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直认为雷普利很狡猾,很有城府,但是,仔细想想便会发现,雷普利虽然变态,但他是一个非常透明的人。

在这部剧里,在我们观众的眼里,他都是透明的,他的欲望,他的邪恶,我们一览无余。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我们看不透他,还误以为他“天真善良”,“慷慨大方”,他被杀后我们还觉得他可怜……

这个人就是迪奇。

我想,迪奇之所以把雷普利留在身边,只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迪奇也是同性恋者。只不过他不想承认自己是,当他看见雷普利如此迷恋自己,他内心是窃喜的,但他又害怕被揭穿,于是以“朋友”身份把他留在身边。

第二,迪奇根本没有同性恋倾向。但是,当他发现雷普利迷恋自己,他就假装没发现,然后再给予雷普利一些暧昧的,虚假的希望,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捉弄他,羞辱他,拿他取乐。

这两种可能,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很显然,雷普利也倾向于后者。

因为如果雷普利相信前者,他就不会杀了迪奇。雷普利肯定是感觉自己被耍了,才会心生怨恨杀了迪奇。

当迪奇问出那句“你要我说出来吗?”就像是在故意挑衅雷普利:我知道你迷恋我,可我现在要把你赶走了,你是不是很难受啊?……咦?你怎么看上去这么平静?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受嘛……

然后,迪奇就把自己作死了……

……

一个经常忍受家暴的女人,忍到忍无可忍,可能会把家暴男反杀。一个暴君虐待奴隶,奴隶也可能联起手来造反……

同样,谁才是狐狸(猎人)?谁才是小白兔(猎物)?这些身份并不是固定的,它们可能会根据情况的演变,而相互转化。

在我看来,迪奇从来就不是什么天真善良小白兔,雷普利也没有那么阴险狡诈。

至少,雷普利望向迪奇的眼神是充满柔情的,也是脆弱的,他在企盼着什么,也害怕那个企盼的东西幻灭。

最后,他终于不用害怕了。

我相信,当雷普利杀掉迪奇那一刻,他往后余生,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他了。

No Hope,No Fear.

……

在中国有一种老说法。我们常把“爱人”称作“另一半”。

我们形容一对情侣感情好,也常说“你看这两个人,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似的……”

这种说法暗示我们生来就是不完整的,我们渴望在爱情中,找到那个能让我们完整的人。

我们企盼着那个人的到来,企盼着完整,企盼着合二为一。

与此同时,我们人类从下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真相:“我”作为一个主体,被抛入这个世界,注定是孤独的。

所以,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永远不可能是你,你也永远不可能是我,我所企盼的,也至多只是一种企盼……

正常人不会因为企盼落空而做出极端行为,可能是因为正常人知道那种纯粹的爱,纯粹的同一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重要的还是——正常人对这种纯粹的爱没有那么渴求。他们嘴上喊着我要纯粹的爱情,可能也就是随便喊喊,属于典型的“叶公好龙”。

如果真给他们纯粹的爱情,他们根本消受不起。因为越纯粹的东西越危险。纯粹的爱意味着走极端。

剧中提到雷普利是个孤儿,从小被姑妈收养,可能也遭受过很多漠视,甚至虐待。

雷普利在离开美国,去往意大利找迪奇之前,给姑妈写了封信,他为自己可以永远离开她而感到开心。

如果雷普利不是爱上了迪奇,我想他永远会是个看上去很“正常”的人。

因为他习惯了被抛弃,被漠视,习惯了不被爱也不需要爱的生活,只要别给他希望,他或许就能一直“正常”下去……

雷普利喜欢模仿,喜欢迪奇,更喜欢模仿迪奇。我想他内心深处可能比任何人,都渴望那种纯粹的爱。

他渴望完整,渴望合二为一,渴望把“我”变成你,把“你”变成我……

于是,“雷普利”变成了“迪奇”。

“我”终于不用再模仿你了,因为“我”现在就是你——以杀掉你的方式,

成为你。




雷普利的相关影评

雷普利
猎 • sth
雷普利
=°Д°= • o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