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普利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惊悚 犯罪  美国 2022

简介: 安德鲁·斯科特将主演金牌编剧斯蒂文·泽里安自编自导的新剧《雷普利》(Ripley 详情

更新时间:2024-04-13

雷普利影评:光暗交错里的神迹与杀意


(文/杨时旸)

影子,各种影子。投影、背影、倒影、阴影、暗影、剪影……如果说,有什么元素成就了《雷普利》,那么最重要的或许就是影子。对影子的运用,让这个写于数十年前的故事瞬间变得迥然不同。谁能想到呢,在2024年竟然还能看到一部黑白剧集,不是偶尔穿插的、当做点缀的黑白片段,而是整整八集全部都是决绝的黑白。从形式上来讲,《雷普利》以一种大踏步后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极其冒险又刺激的跃进,它以保守的面貌成为了先锋,以极简的色调打造出繁复,像禁欲系背后掩藏着的更魅惑的狂放,欲盖弥彰。

开场,当一个男人将一具尸体从一节节大理石楼梯上拖拽而下的时候,从他们的庞大身影映射在墙上的时候,你就知道,一个古典的犯罪故事开始了,它那么希区柯克,那么拒绝当下,那么迷恋旧日细节,换句话说,它那么经典,那么永恒。“光永远是画的灵魂。”这句话不只一次出现在这出剧中,主角雷普利站在教堂和博物馆中凝视着卡拉瓦乔的作品,身后沉默的男人突然开口说出这句话,像一句谶语,像一道寓言,从故事内部刺向外部,留下一个谜面。当故事在无数影子的交叠之中次第展开之后,“光永远是画的灵魂”就显露出别样意义,它既指向画作本身的技法,也指向这部剧的技法,更隐秘地指向故事之中人性的光亮与灰度。

《雷普利》是个奇观,不不不,不是那种炫目的奇观,而是另一种、另一面,一种收束的、冷酷的、哑光质感的奇观。这部剧集让剧迷们想到了什么珠玉在前的杰作?或许应该是近处的《白莲花度假村》以及稍远几年的《新教宗》和《年轻的教宗》,不只是因为这些故事的背景同样设置在意大利,而是因为某种对作者性的共同地在意,以及强大的控场能力——他们不只在意“故事”与“情节”,更在意“形式”与“结构”,以及更显性的——构图与色彩。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比故事本身重要得多。是讲述的“语气”,观察的视角成就了这几部极其独特的、个性十足的剧集。

如果说《白莲花度假村》和《新教宗》《年轻的教宗》是用无尽的炫目色彩营造出一种内心世界的荒芜倒影,那么《雷普利》则恰恰相反,只用黑白和光暗对比就塑造出了一朵实际上多彩到绚烂的恶之花。

是的,没有看过的人或许无法理解,为什么《雷普利》这样一部黑白剧集会与色彩有关,那是因为导演聪明地使用了一种反向萃取的方法。意大利浓稠的色调是众所周知的,在大众常识认知的前提之下,导演斯蒂文·泽里安——这个参与过《爱尔兰人》和《罪夜之奔》的作者,用黑白色调将其全部遮蔽,这不但没有掩盖原本色彩的浓稠与绚烂,反而激发出了观众对于那些色彩的重构与想象,把被动的观看演变成一次主动的参与,一切成为了一场奇妙又鬼魅的填色游戏,你面对黑白画面,自己在脑中将艳丽填满屏幕,这过程远比直接看见色彩更令人悸动,也更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种诡异的观感,诡异得如同这故事本身。

《雷普利》改编自著名小说《天才雷普利》,曾经被几度拍成电影,最著名的一版由马特·达蒙主演,对于喜欢这一类型作品的读者而言,这并不是个陌生的故事,相反,它像这个圈子里的名著。但就是在这样过于熟悉的前提下,《雷普利》依靠对形式的重视,竟然将一个类型故事变成了作者电影。

它是一个关于骗子的故事,美国年轻人雷普利以仿造各种假文书骗取陌生人的钱财为生,大多数时候处在困顿边缘。一次意外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一位富商雇佣了一位私家侦探找上他,希望雷普利能帮自己劝说远在意大利不务正业的儿子迪奇回到家中。在意大利,他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从一个不知所措的外国游客一点点变得左右逢源,是迪奇的财富刺激了他,他将诈骗能力重新激活,开始成为迪奇的密友,进而取而代之。

在这个故事中,寄生者吞噬了宿主。它呈现出了一种缓慢的、不疾不徐的邪恶,虽然那两起命案的最后一击当然都充满血腥,也突然而起,但那更像是整体漫长过程当中的一个节点,一切都有缓慢的前戏,或者说,那最后一击其实是不重要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更重要的是之前的整个过程,那过程幽暗、粘稠,雷普利像某种可以释放麻痹毒素的深海动物,不动声色地将对方俘获,某个不定的时刻才完成杀戮。

《雷普利》这个故事的外壳是社会性的、关于法律的,与诈骗与欺瞒相关,但它的内核早已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变成了精神性的,关于身份的构建、认同、篡改,关于对自我认知的错位、重置和可能性,关于命运的流变、诡谲与不可知。是这些微妙的、灰色的、难以言传的东西让这个故事变得高级,从一个简单的诈骗故事的肉身里飞升而出,奔赴那个带有终极拷问的终点。

剧中设置了很多雷普利一个人独白的场景,他坐在房间里,假想出与某人对话,有时,那是一种为了篡夺他人身份的排练,有时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警察的预演。这些无实物表演成为了故事中最诡异的几幕,演员安德鲁·斯科特演出了一种绝对的扭曲与邪祟,时而像个派对上的优雅藏家,时而像个肉铺里的野蛮屠夫。

雷普利靠近人、观察人、戏弄人、操纵人、杀掉人,他是个脱离社会的人,反社会的人,但如此轻易、轻松地融入社会,他的谋生方式是周旋,是耍弄,是在人性与人心缝隙之间钻营与躲闪,而这一切几乎都是下意识,道德因素在他的生命里是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个人吗?他有一种因为蒙昧而有的蛮力,也有一种因为理性而生的缜密,他是理性与荒蛮交媾生产出的怪物。一个理性的疯子,一个疯癫的智者。

意大利是独特的,它是一个地点,也是一种时间,它用无数雕塑、绘画以及公共建筑,将古老的时间封存至今,人类在其中新陈更替,但背景亘古不变。这诡异的故事被置于其中,幻化出别样意味,镜头掠过宁静的海面、巨大的穹顶和无尽的廊柱,一帧一帧一格一格刻意充满阻滞,但图景彼此连缀,最终却如此流畅,那么多空镜,那么多凝视,那么多看似无用细节的聚焦呈现,最终都有独到用处,那些恢弘的众神雕塑皱起的眉头像万年的惊诧与厌倦,凝视人间的荒诞、苦难与悲欢,看罪恶与愚蠢无尽重复押韵,肆无忌惮。对于一部剧集来说,这一切铺张的镜头真奢侈啊。

古典的罪案故事比当下的似乎更迷人,从某个角度去看,是因为在高科技出现之前,这世界还有秘密存在的可能,当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变成全景监狱之后,秘密被取缔了,灰度就消失了。而《雷普利》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摄像头的世界,没有DNA的世界,没有人脸识别的世界,侦探需要走出家门和办公室一步步探寻走访,不停的位移让这一类悬疑故事充满独特的动感,那些无尽的楼梯和台阶,成为了一桩隐喻,那部随时会坏掉的电梯成为另一桩隐喻,攀爬楼梯进入一幢豪宅、进入别人的人生,尸体从楼梯上一点点拖拽下来,电梯在平时运转如常,在需要时总恰巧坏掉,这其中都充满况味,而最终你会发现,这故事中的几乎每个细节都充满况味。

让我们回到影子吧,如果说《雷普利》以影子开场,那么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以影子终结。当雷普利不得不以自己原本的身份面对警探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那幢宫殿般的房子里,他拉下窗帘,推远台灯,戴上假发与胡须,将自己藏进阴影里。他淡定地对话,完成了一次匪夷所思的终极欺诈。错位、遮挡与隐藏始终是这个故事的核心,说到底这一切都和光与暗有关。故事中,不只一次地提到了卡拉瓦乔。卡拉瓦乔是一位意大利的杰出画家,生活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他习惯随身携带匕首和剑,总是陷入与人的争斗,也有命案在身,癫狂而诡秘,声名狼藉,一生如谜。他的画中充满光线与阴影构建出的神迹。他为这个故事点睛,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在历史深处的“雷普利”的倒影。

意大利本身就如同巨大的歌剧院,《雷普利》也被演绎成一场宏大的歌剧,充满乖张与惊惧,杀戮和鲜血,大幕开启,大幕垂落,让观众无尽唏嘘。这故事有黄雀在后,也有金蝉脱壳,最终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除了死者还有谁洞悉真相?有那些岿然不动的雕塑,还有那只房东太太的猫,它们知晓一切,但就像故事中所言,神明看见一切但沉默不语。

(本文首发《南方人物周刊》,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长篇小说《人偶》上市,谢谢支持


雷普利的相关影评

雷普利
猎 • sth
雷普利
=°Д°= • o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