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历史  美国 1916

简介: 详情

更新时间:2021-01-02

党同伐异影评: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赴死


7.1

没有布景设计图,这最厉害!巴比伦城墙怎么建成的,还是一百年前。文本里说,古巴比伦的城门从未被人攻陷过,视觉上的元素要强制贴合文本上的元素。作为这套语言的发明者,格里菲斯的作品相比美术更接近文学,惠特曼也在,狄更斯也在。也就几个画面就出来一句文字注解,跨时代蒙太奇是可以服务于政治,文本框幻灯片也是,都在试图制造间离效果。

但这种效果是不是真的理想,我也不敢评价。积塞至冗长的文辞篇幅里,发生的事几乎都在意料之内,边际效用递减,我也很难一直保持兴奋。最初它是关于面孔的电影,直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空间调度丰富起来,大罢工开始,主线渐渐清晰。象征的手法在一百年前也是领先时代,摇篮的场面和文本中“Intolerance”的字样像是分段符,人类从不汲取历史教训,乱象死而复生。烟尘的操纵帮助了中段战争高潮几条时代线的匹配剪辑,太阳教神像前的焚香、祈祷,燃烧贡品,石弩、攻城锤、燃烧油,就是个土法特效。有些痕迹明显的跳切稍显尴尬,以遮罩制造建筑和人像的纵向画幅构图虽然也是著名语言,放在当时还是有些笨拙。

格里菲斯的蒙太奇来自狄更斯,毕竟单个画面产生的意义有限,可平行剪辑这个语法其实容易出问题。非常明显的是各个支线的内容量区别很大,但为了情绪的一致性必须要让他们卡着时间同时迎来高潮,叙事节奏就没那么稳定。再者,《母与法》的结尾,为安置个“最后一分钟营救”强行把故事变成大团圆结局,在前面三个既定灾难中也显得格格不入。另外,无论党同伐异的翻译还是不够宽容的原词都显得不够精准,只有旧教攻击新教的辅助支线被“党同伐异”概括,并非其他几个故事不够精彩,只是相比于片名更接近别的主题,他们的悲剧来自背叛和陷害,而不算是党同伐异的怒火,文本里“Intolerance”的出现也不是每刻都合理,很多时候它都作为一种比较牵强的主题提炼句存在。

《党同伐异》可能是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的赎罪作存在的,3K党确实也不仅以单纯的正面形象出现了,可格里菲斯所讽刺的狭隘和所倡导的包容却依然显得虚浮,只停留在情绪层面,不太像处于许多人所评价的“学术论文”高度。格里菲斯仍站在他格外保守的价值观上对众多灾难予以解答,党同伐异的反面,所谓“容忍”也该有高低层次,修炼到最大值,还能贯穿每个时代,必然是种普世之爱。像基督发出的“爱仇敌”的箴言: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只有赦免罪恶的那个片段对此有所表达,“你们谁若没有罪,向她丢石头吧”。

当然,一百多年后今天的社会依然分裂,而且越来越分裂,群体与群体相互戒备或敌视,与其说是他的预言,不如算作一种总结。每个国家也都在革命,巴比伦、罗马、法国、美国,每个行当也都在革命,集市、宗教、律法、工业,格里菲斯也完成了革命,但这无限的变化之中,有一种人类命运的内核没什么改变,他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一种悲观视角,这是熵增的必然性。

无论如何,对于《党同伐异》的喜欢程度和D·W·格里菲斯的成就是两回事,他是这个语言的创作者,推拉摇移、蒙太奇、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仰角俯角,所有人学的用的都是这些。影迷们的观点有时响有时静,而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太多吵闹和寻欢的人”,巴比伦城的群舞大远景里人头密密麻麻,八百到一万五千个,名字都被忘掉,他们变成了山中女子、可爱的那位、那个男孩、进步人士、火枪手。我印象很深的是米兰·库柏的大特写,片中第一个贴在脸上的大特写,惊喜程度无异于发现狄更斯笔下眼里的泪。米兰·库柏,生于1891年11月7日,故于1976年4月12日。


党同伐异的相关影评

党同伐异
F • Intolerance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