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历史  美国 1916

简介: 详情

更新时间:2022-04-29

党同伐异影评:人性的呼唤,伟大的绝作


电影这一百多年,一定有和格里菲斯思想一样深刻的导演,但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的却只有格里菲斯——至少在当时是如此。

先说缺点,以免扰乱心情,因为是默片,全片的剧情主线大多靠出现的几段文字表现,接着是演员的文字中剧情的表演,相当于一种剧透,如果没有史诗般的电影配乐,看的时候确实有些无聊,毕竟你已经知道故事的剧情了,加上四个故事确实时间很长,当然每天看一点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知故事背景的话,信息量还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古巴比伦故事中战争的场面,有些镜头重复了多次,那是因为当时人们对电影还有一种好奇,看那些场面就和我们现在看华丽的特效的感觉是一样的。而且如此庞大的景象即使现在的我们看来也是叹为观止的。

主题是明显的,未翻译的片名是“ Intolerance:Love's Struggle Throughout the Ages”。名字被翻译得太高级了,“Intolerance”的意思是不宽容,讲的就是人的爱与宽容,很好理解的道理却又极为深刻。电影开创性地运用平行剪切,将四个故事毫无预兆地连接在一起,仔细看每个故事切换的地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耶稣故事的出现,这种妙处需要耐心反复观看。

再说四个故事,耶稣之死是最简洁的,我并不觉得是时间太长被剪切的成果,耶稣本身就是一个在宗教中神秘的形象,也正是这个故事的偶尔出现,为爱与宽容的主题变成一种救赎与对和平渴望的升华。在男主正处以绞刑的最后时刻,真凶情妇的良心发现,救下了无辜之人。这时画面给到耶稣受难的远景,胶片底色变成的极为艳丽的紫,象征着人的自我救赎。耶稣是电影中的唯一神,只有耶稣拥有将水变成酒的力量,他宽容地对待任何人,即使犯下弥天大罪,人们因为不容异己,处死了耶稣。

圣巴特勒谬的大屠杀是最符合片名“党同伐异”的故事,但依然不是重点,新教派受国王的喜爱,人们纷纷加入,而亲王等大臣不容异己,将新教的所有成员杀害,其中有大部分的人民,在混乱中,佣兵非礼了女儿并杀死了她,这一幕成为了电影的海报之一,可以说是格里菲斯重点强调的,因为人内心的不宽容,本来温馨的家庭支离破碎,这是人类世上的悲剧。

古巴比伦的陷落是全片最宏大的故事,场景和服饰全部1:1真实,场面之雄伟,已知现代人看到,都惊的哑口无言。如此复杂的故事,导演以大见小,将主要的剧情围绕在山中女孩身上,讲述了她为了自由,忠诚而献出生命的故事。导演赞美了女孩,讽刺了背叛者大祭司,却未对君王和皇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君王在守卫城池是英武过人,却又纵情享乐,连大祭司叛变这么重要的事都未察觉,皇后在大战是胆小怯弱,与女孩的奋勇抗敌形成对比,而在两次关键时刻却总想与这座伟大的城市同归于尽,对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母与法讲述了当时的故事,从男女主的童年讲到长大,它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工人饱受压迫,黑社会横行,法律毫无威严公平可言。在这篇主要故事中爱多于了宽容,而不宽容又占据了世界,那些为改革而筹钱的女流是在人们眼中可恶可耻之极。最后的40分钟是绝对精彩的,四个故事同时达到了高潮,并且将高潮平行剪切,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四个故事只有母与法有了美好的结局,并被用作了片尾,也许表达了导演对未来的期望吧。

不宽容,会让传道受业的君子惨死,会让人民饱受灾难,会让一个伟大的文明陷落,会让人类沦为悲剧本身。电影最后评判了当时的一战,这和如今的我们有有何区别呢,人啊,切莫党同伐异,宽容面对一切,用爱战胜对手,天下才能大同。


党同伐异的相关影评

党同伐异
F • Intolerance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