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历史  美国 1916

简介: 详情

更新时间:2018-05-28

党同伐异影评:日光之下无新事


电影的故事第8篇
2018年4月24日

党同伐异
Intolerance(1916)
D.W.格里菲斯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笑话:我最讨厌两种人,一是有种族歧视的人,二是黑人。这个自黑的笑话表明有些人是不自知的隐性的种族主义者,而本篇故事的主角格里菲斯明显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在电影中表达了出来,他的种族主义倒是“显性”的。
格里菲斯在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里的种族主义色彩,比中国人熟悉的名著《飘》还浓烈。如果说《飘》以及由此改编拍摄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里“黑人没有单独存在的价值"。《一个国家的诞生》里则“变本加厉”的将黑人描绘为盲目、愚昧,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罪犯。
当我们看到伟大的艺术作品里裹挟着某些邪恶的东西,这真是遗憾。在电影史上,这种意识形态虽反动,却因为其艺术创造力而位列经典的电影最容易想到的就当属《一个国家的诞生》和20年后上映的,恐怕可能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女导演里芬斯塔尔,受纳粹德国邀请所拍摄的《意志的胜利》。

但在格里菲斯时代的美国南方,谁又不是种族主义者呢?电影史并不是一盆脱离开所处时代的无菌培育的盆栽。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说:“除了黑人问题以外,他(格里菲斯)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热望进步,抱有真诚的理想”。格里菲斯在批判工业社会的剥削制度时,却难免也同《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一样,有着民权运动之前美国南方普遍的“乡愁”:奴隶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结构,它的消失令人惋惜。
于是我在这一节的选片里,最终还是越过了《一个国家的诞生》,选择了一年后的《党同伐异》。尽管格里菲斯的《一》如此成功,它是《乱世佳人》以前美国电影票房最高的电影(考虑到《乱》时美元的贬值,有些影史作者认为《乱》出现后,《一》仍是最高)。影片持续放映了15年,光是1915年就为格里菲斯进账了百万美元之巨!格里菲斯一年后将所获收入全部都投入到拍摄《党同伐异》中。
这样的巨额投入(总摄制费用达200万美元)造就了一部比前文讲到的《卡比利亚》布景还远壮阔的电影,为电影所搭造的巴比伦宫殿纵深就达1600米之巨。整个电影摄制用了22个月时间,雇佣人员超过6万,使用胶片近10万米。《党同伐异》上映后的命运揭示了这真是格里菲斯为电影所下的疯狂的豪赌。
还得再提到“让人矛盾””的《一》,如果你一路从《电影的故事》写作计划看过来,你就会发现,事实上格里菲斯几乎没有发明任何东西。他从布莱顿学派那学到了“特写”、“正反打”,从埃德温·鲍特那学到了“交叉剪辑”,还从《卡比利亚》的导演帕斯特洛纳那拿来了“推拉镜头”,但格里菲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将这些技术如此精巧、流畅的组合在一起的人。从格里菲斯起一直到如今的主流电影,都是这套方法的延续与集合,在这个意义上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
《党同伐异》的冒险走得更远,格里菲斯的野心,是要拍一部“照耀人类各时代的太阳剧”。电影分为ABCD四个部分,分别为:“巴比伦的陷落”、“基督的受难”、“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美国的劳资冲突”四个故事。四个故事不是分别讲述,而是同时展开,用“交叉剪辑”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我们熟知的戏剧结构理论“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萨杜尔说得真好:《党同伐异》和三一律相反,他创造了一种地点、时间和动作的“三多样律”。
《党同伐异》的“交叉剪辑”特殊之处还在于,它的目的不在于显现“同时发生的事”来制造“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戏剧紧张感。它的野心在于它要通过不同镜头间的不同意义的交叉剪辑,用一种全新的电影叙事手法,来表现四个不同时代、不同故事的共同主题。
什么主题呢?四个故事事实上是用完全不同的风格来叙述的,“基督的受难”最没有看头,画风、表现手段几乎和百代拍摄的那些(又是百代)圣经故事没什么大的不同。“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也像是对《吉斯公爵的被刺》模仿。四个故事的重头戏是“巴比伦的陷落”和“美国的劳资冲突”这两个故事。
“巴比伦的陷落”真是太好看,场景太壮阔了。格里菲斯的伟大和创新在这个故事里再一次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热气球空中“航拍”巴比伦的雄伟场面,带给人的震撼放到今天也没多少大片能超越。他和他的摄影师皮采尔还将摄影机架在可移动的塔楼上拍摄升降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的首创。
“美国的陷落”影响还要更深远,他在罢工的场景里熟练的交替使用全景、大特写镜头标志着蒙太奇的运用在格里菲斯手上已经完完全全的成熟。后来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写了专著论述他的贡献。我们在他的名作《战舰波将金号》和另一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的《母亲》里将看到格里菲斯留下的实实在在的影
这四个故事借着反复出现的莉莲·吉许推动摇篮的镜头串联而起,配以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今日如同昨日,世间的人情变化循环无穷。摇篮摇动着,为人类带来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欢乐悲欢”。日光之下无新事,格里菲斯说他想表达:不同时代的一种相同的人性,人类的“不容异己”,或者“爱的无能”。
这也真巧,考虑到每个故事里都有死亡发生(有两个故事里甚至是不计其数的死亡)。我们也重复过很多次戈达尔的那句话:“电影始于格里菲斯”。而前年去世的戈达尔的摄影师拉乌尔·库塔尔在总结戈达尔的电影时说过:“让·吕克的电影只有两个主题:死亡与爱的徒劳”。是的,“死亡”、“爱的无能”或者“爱的徒劳”,不管电影形式怎么变,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永远孜孜不倦的关心着围绕人性这些复杂、伤感,永恒般的故事。
但我们只是当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盖棺定论的成为“格里菲斯”后才体察到这一切。《党同伐异》讲述故事方式的前卫性在1916年遭遇了票房失利,格里菲斯倾家荡产,在余生都将举债度日。他如同很多我们之前提到的早期电影先驱的结局一样,在充满勇气的完成伟大的电影冒险后,却收获的是伤心的结局。好在本片女主角莉莲·吉许在格里菲斯潦倒的晚年时给予了恩师很大的帮助,一直照顾到他去世为止。
日光之下无新事,这句话用在格里菲斯出现后也是适合的。因为电影在“始于格里菲斯”后,100多年来主流电影用的还是他的这套方法。《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的巅峰,也是100年前电影达到的最高峰。
第2节 早期电影的叙事功能(1903-1918)
1卡比利亚 Cabiria(1914),乔瓦尼·帕斯特洛纳
2党同伐异 Intolerance(1916),D·W·格里菲斯
3幽灵马车Körkarlen(1921),维克多·舍斯特勒姆
4女巫Häxan(1922),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董肥楽影像观 · 微信号:hickokjeans

党同伐异的相关影评

党同伐异
F • Intolerance
  • 0.0分 更新至09集

    佳期如许

  • 0.0分 更新至388集

    绝世武魂

  • 0.0分 更新至450集

    武神主宰

  • 9.5分 更新至1110集

    海贼王

  • 0.0分 更新至202040630期

    季风音乐会

  • 0.0分 更新至20240630期

    岛屿少年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 0.0分 更新至09集

    佳期如许

  • 0.0分 更新至388集

    绝世武魂

  • 0.0分 更新至450集

    武神主宰

  • 9.5分 更新至1110集

    海贼王

  • 0.0分 更新至202040630期

    季风音乐会

  • 0.0分 更新至20240630期

    岛屿少年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