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科幻 惊悚  英国 1984

简介: 这是一部虚构的政治恐怖电影。一九八四年,在经历一系列战争和合并后,世界只存在三个 详情

更新时间:2019-10-27

一九八四影评: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见,却只怕再认不出彼此的模样

第一次接触《一九八四》是在初三,当时班上男生间风靡此书,有位哥们天天给我断头安利,最终,不胜其烦的我翻开了它,看得一知半解,却阵阵颤栗,背后冷飕飕的。乔治奥威尔的名字就此刻进了我的脑海,与之相伴的,还有那句“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后来高中重温了原著,有了更多理解,但至今也已经好几年没有再读这本书了。这次选择新版的电影来看,有对比原著的意味,也很好奇将这本政治小说视觉化,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比来说,电影延续了奥威尔原著压抑的氛围,用暗色调进行处理,画外音缓慢而低沉,整部影片的基调就像行将就木的老人。而幻觉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穿插剪辑令人略微不适,有点BBC《无人生还》的味道。但就我个人而言,导演的这种处理对于并非合适。过于阴沉缓慢的视觉听觉体验淡化了原著应有的反乌托邦式的惊悚和恐怖。在我眼里,集权政治影视化应有的颜色应该是黑白共存的,作为“最后一个人类”的温斯顿应该与大环境有一种从对比鲜明到被彻底吞噬的递进感。而这个版本的节奏并不算成功。
在台词方面,有些地方感觉过于遵从原著了,独白的长句和对话的隐晦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电影。读书时可以停下思考,看不懂可以一遍一遍反复琢磨,但看电影是不应该老是暂停的。原著党也许还好,如果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也许很容易觉得晦涩难懂。如果电影的台词过于依赖原著的文学化表达,那视觉冲击的魅力又何从体现呢?而奇怪的是,“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和“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都没有完整地出现在台词里。
在剧情方面,电影强化了童年滤镜的渲染和爱情成分,政治的叙述被拆散在剧情之中,作为一部电影,结构是合理的。但是结局的地方感觉没讲明白,如果不是读过原著,也许很难直观感受到温斯顿对裘莉亚的背叛。所以如果想要充分体验故事的内核,还是要去读原著的。
电影《大护法》里有一句话:为什么太阳这么红,还是这么冷呢?自由与痛苦看似如此相悖,实际相依相存。温水里的青蛙无意于自救,坐井观天的傻瓜意识不到头顶有多大的天。精神的消亡从来不被自知。最可怕事不是煎熬着伪装着生活,而是为不自由叫嚣着感到快乐;不是极权和体制,而是清除了字典里的“希望”,是屈服着幸福地死去。
如果个人失去意义,集体趋于不灭,那么整个世界都会成为一个庞大笨拙、毫无灵魂的机器。这个机器里充满计算着2+2=5的怪物,却因人人皆怪而显得再正常不过。那个世界里,自由不需要存在,人性不需要证明,思想不需要思考,只有权力的生命疯狂而旺盛;只需日复一日地做一只憨态可掬的动物,便是自在和幸运。那是《一九八四》的世界。
《孤独六讲》里说,民众无法思考,社会的繁荣强大都是假的,会毁于一旦。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世界本源。
陈寅恪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一九八四》书评说,多一个人读乔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不堪一击的是爱情,最为脆弱的是思想。要么被解放,要么选择去死,要么等着被改造。无论哪种结果,我们都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这句贯穿了《一九八四》的名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不同的是,也许是人,也许是尸体,也许是动物。当温斯顿哭喊出“咬她,别咬我”的时候,他终于完美地完成了对裘莉亚的彻底背叛。温斯顿背叛的表观对象是在背叛爱情,实则是背叛了他自己,温斯顿无疑成为了最后一种假设。
最后的最后,温斯顿和裘莉亚再次相见。他说,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见的。但是,当他心甘情愿地说出“我热爱老大哥”的时候,死亡的钟声早就响了。他们还能再见吗?或者说,在那个完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时,他们再也认不出彼此和自己的模样了。
因为不允许黑暗存在的地方,光明无非是一整片骇人的惨白。

一九八四的相关影评

一九八四
simon • 1984
一九八四
瑞 • 1984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