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惊悚 犯罪  日本 1997

简介: 西佳敬(北野武饰)是一名警察,几年前女儿不幸死去,现在妻子(岸本加世子饰)患白血 详情

更新时间:2020-01-19

花火影评:关于 花 火 的几个角度

《花火》是1997年的作品。
关 于 导 演
北野武是日本漫才演员出身的、被黑泽明托付了日本电影的未来的、长着一张黑帮大佬的脸、御用久石让山本耀司的导演。
我人为的把他的导演作品以1995年为界画一条线。
1995年他经历了一场“傻到一定境界”¹的车祸。在拔除从右脸横穿左脸的器械时,他“完全理解了关东煮的心情。”(<( ̄︶ ̄)>好笑)
而在该时期之前他曾数次陶醉在“自杀”的甜美想法里,似乎自以为克服了死亡的恐惧。
罗兰·巴特²在把存在于“不间断的运动”中的一个电影影像作为结构性的对象加以分析时,将决定电影内容的“有意单位”定义为被设定在电影时间中的“动作”,而非“故事内容与事物”。他举“视线”为一个动作的例子,动作的持续即为“视线”的变化。根据男女视线交会时间的“长”与“短”,从中读取该动作的含义。我们将电影中多次重复的动作进行比较,读取其“在对立中产生的意义”的所指。
在北野武初期的作品中,“死”,尤其是自身的“死”被反复拍摄,却并不指向悲伤,这种“反复”与对“生”的焦躁感相连,趋向于“死”的快乐。这些蓝色基调的影像,冷静而暴力。
但从车祸死里逃生以后,他从此“对活着失去了兴趣”,并非感到生命无趣,准确的说,他更加珍视生命了,“只是产生了随便什么时候死都可以的那种淡然的心情”¹。
这场摩托车事故对他的生死观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了之后影片中(也或许是我捕风捉影)。1996年的复出之作《坏孩子的天空》末尾,小马与新志的对话。
《花火》里崛部对生的渴求的画。
是他摆脱反复“自杀”的萌芽吗?
关 于 标 题
花火(はなび))是日语hanabi,但海报上写的是HANA-BI
hana是日语里的花,bi是日语里的火,而hanabi是烟花。花为生,火为死。但无论花、火、“花火”,或生或死,皆短暂。
影片里与之呼应出现的意象,白雪易融、樱花易落、萤火虫易逝、风筝易断,友人的生命……
同时,花是温柔,火是暴力。亦呼应了主角西佳敬的性格特征。
关 于 枪 声
对于影片末尾的枪声我有很多想说的。不知道它们是否也引起了你的注意。
这是一个导演带着引诱和调戏观众的情绪,却实际上不知所云的结局。我这么想的原因有两点。
1)我前面提到,黑泽明曾盛赞北野武为日本电影的未来,说他的电影“没有多余的说明”,称赞其将叙述性台词和影像削减至最低限度,以此批评此前的日本电影“说明过多”。
同时黑泽明先生也认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最后的场面(贵子处理冲浪板及茂夏天的回忆)是“多余的”。
(不得不说,大岛弘子完完全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这位姐我可以夸100年)
尽管北野武补充这是“赠送的场面”,因为对自己省略心理说明的电影感到担心(众所周知这位直男导演对自己的抒情戏很不自信),才促使他做出谋求观众理解的调整。
但大师的话对他往后的创作颇有影响,所以他在《花火》里,不再做出观众期待的调整,而是用两声枪响结束影片。至于谁开的枪、打死了谁、为什么是两声、死了两个人吗、甚至,真的是影片里的人开的枪吗?
就留给观众想象吧。毕竟托马斯·福斯特³也说过,观众的“想象力可以提供任何需要的画面...我们观众擅长于此”。
2)第二点与音乐有关。在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以为西佳敬一枪毙了老婆另一枪毙了自己,而沉浸于悲伤生命沉重的悲伤中,点开网易云想要回味一下久石让为其所作的影视原声时,我真想问北野:“你是在逗我吗?”
米歇尔·希翁将电影中的声音大致分为三种⁴,首先,影像附带的声音有“画内/画外”之分,电影画面内发生在同一个空间中的声音为“画内音”;即使不出现在影响内部,但声音在同一个空间中发声的情况视为“画外音”。而影像中的空间与声音分别属于不同空间的情况则为“非叙境”。
事实上,这两声枪响便可归到非叙境声音的行列,因为它根本不是在影片内的空间中发出的!它来自于久石让Thank You,...For Everything的背景音乐里。
(看这贱贱的笑)
影片和音乐在两声枪响之后结束了,所以枪声不一定意味着主角的死亡,可能是导演“枪毙了”演奏音乐的人。
眼见不一定为实,何况是眼不见呢?(有人见他举枪对着谁了吗?没有)
关 于 暴 力
“暴力美学”是谈到北野武电影不可回避的词。但是我太啰嗦了,所以我想少说点。
《花火》的观影体验并不是非常流畅,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感违和感。例如影片中崛部的画(那些都是北野武先生自己的画作),用花朵取代人和动物的面孔,想象力无边但却充斥着对生命的辩解与扭曲,对真实的怀疑,对美好的解构,由此而显得故意且突兀。北野武认为主人公的内心无法通过语言和运动等电影性元素来实现,他的影片有着戏剧性元素的同时,在影像上又充满了拒绝内心刻画的二律背反。
他继承了小津安二郎的定镜镜头,用了大量的人物位于画面正中间的中近景构图,这种稳定、均衡的构图方式和镜头选择,却与影片角色的生命起伏有着强烈的对比。
花火里大多暴力都是通过多而短促的镜头拼接形成的冲击感带来的,而在西佳敬回忆里的暴力却反反复复地以升格镜头出现。血浆安静的重复的缓慢的喷射,友人在西佳敬的记忆里死、伤了无数次。
主人公警察的职位和抢劫银行的设定是矛盾感的另一来源。对身份的解构和毁灭,是他在卸载生命中多余的负担。
更妙的是他抢劫银行的目的是为了带患绝症的妻子去度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暴力硬汉的温情柔情怎能不感人?可直男的抒情却全靠BGM。
(可以合照,但不能牵牵手)
这些都是矛盾感的来源。暴力和美,本身就是矛盾。即便是犯罪的胡渣青年举枪袭警都要有花团锦簇的陪衬。
懂的太少,写的又长又泛。
感谢你读完。
如果你也对北野武感兴趣的话,和我聊一聊呀。
参考书
[1]北野武.姜向明译《北野武的小酒馆》.新星出版社,2017年
[2]罗兰·巴特.《显义与晦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3]米歇尔·希翁.《视听·幻觉的构建》.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年

啊啊“ありがとう...ごめんね”
—はなび✨

花火的相关影评

花火
見山 • 扑火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