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1-31

盗梦空间影评:由拉康“镜像理论”谈盗梦空间——现实与梦境无限交错的狂想曲


人类进入睡眠状态后的世界一直是为人所道的神秘话题,它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个隙孔,弗洛伊德作为梦解析的开山鼻祖,其理论的认同度也是最高,他提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镜像理论”最早由拉康提出,其简要定义是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的理论。

麦茨在此基础上将此种理论进行升华,提出了电影的“镜像论”,由此,心理世界与影像世界的距离被逐步拉近。

梦境与电影也可以做类比分析,在盗梦空间这部影片里,男主角珂布进入了多层梦境,并在最后甚至进入了迷失域,诺兰导演提出的“图腾”是一个很奇妙的象征,它作为连接着梦境与现实的载体,作用至关重要,陀螺是妻子的图腾,珂布在其死后将陀螺带入梦境去完成任务,在他进入一层又一层的梦境之时,出现的地点虽然具有未知性,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存在着一定的确定性,这一点在迷失域里就有着充分的体现,同时也验证了梦是人类潜意识欲望的表现这一理论。

在“镜像论”中,麦茨指出:观影主体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如同儿童在“镜像阶段”的体验。

如果我们把观影主体换成电影中的男主,把影片中出现的“迷失域”当成观众在未走进电影院前的未知,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这是男主潜意识的投射,在这里,人们的意识处于混沌甚至无意识状态,就像初生的婴儿对着镜子所感知的一切,所以在迷失域出现的人或者事物都是心理潜意识的东西。

在第四层梦境里,珂布与妻子进入梦境,回到了相爱时的甜蜜时光,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在潜意识里内心都怀念过去的美好;而之后进入迷失域的珂布,满脸憔悴沧桑,这也正折射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逃亡的疲倦面貌。而因为混淆了现实与梦境的男主角的妻子,在卧轨自杀回到现实之后,混淆了现实与梦境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是故事的发端,但也足够让人重视。

我们虽然作为主体,但通过镜像理论,婴儿面对镜子时看到的自我是不真实不完全的自我,这时必须需要“他我”来作为参照物,当主体意识与作为参照物的“他我”相结合之后,婴儿才能够完成自我意识的觉醒。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正是因为对自我、对客观世界没有清醒的认知,同时男主作为他者对其构成的影响让其产生了强烈的怀疑,最终才酿成了悲剧。

而在影片的最后,男主人公释怀自我,对妻子说出了我必须要离开你,回到现实,才是真正做到了“超我”。这是一场我们无法盗取的“庄周梦蝶”式的梦,有的人畏惧现实在梦中迷失,有的人释放自我将自己浮出,亦真亦假,都是潜意识里自我欲望的呈现,只愿睁开双眼之时,我们能真正释放心中的那枚陀螺。

公众号:慢渡姑娘

让我们一起交流成长


盗梦空间的相关影评

盗梦空间
123 • 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