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5

盗梦空间影评:诺兰创作inception灵感来源解析


最近几个月《诺兰变奏曲》中文译版出版了(2023-9),英文原版2021年出的,主要是讲诺兰的主要几部电影的灵感来源,正好看到有一章就是写的《盗梦空间》的灵感来源,那么电影里哪些东西来自于诺兰的什么经历,大导演创作一个伟大的电影剧本都是从哪里获得素材的,倒是在这本书可以一窥。

首先《盗梦空间》英文名字inception,汉语翻译为开端,但是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这个英文词汇对应的逻辑范围在汉语里不是简简单单的开始开端,而是“基于某种事物的事物开始成长的那种开始”,类似于“植入”,正好也很符合电影里主角团的核心任务,不是盗梦,而是植入梦境,让一个微小的想法改变整个人的潜意识。

但是说实话,如果中文名字直接用植入梦境确实没那么酷炫,盗梦空间这个名字确实更酷炫一点,虽然在主角团解释来说,在梦里植入一个意识比在梦里偷看一个真相更难。

先说神级结局

诺兰说,在那之前的十年前他就想好了盗梦空间的结局是四重奏(重奏意思就是音乐不断插入更密集的鼓点节拍。从1,2,变成1哒哒2哒哒)。

诺兰喜欢在开始写剧本之前就想好结局,《黑暗骑士》的结局就是先想好结局才开始写剧本。

所以我猜在inception这部作品,大致的创作顺序是:在剧本世界观设定思考得差不多了之后然后想到了四重奏结局再朝着四重奏结局的方向完善整人物性格和选择再和团队一起完成整个剧本情节直到完成电影。因为决定结局比决定许多情节还要早,所以最后那一刻伴随着每一层的音乐,所有时间线收束的时候带来的感官刺激也是足够信服和精彩。


先来讲讲电影各种世界观设定诺兰的灵感来源:

最初的最初,诺兰就确定了用音乐引发梦境的概念,来源于1980年代中期,他那时候大概十六岁,还在上中学,经常被一档节目《半夜鬼闹床》围绕,节目里面就是有一些从梦中醒来进入另一个梦境的情况。

后来等他上大学了,经常就是玩到凌晨然后早上吃了早饭继续睡到下午一两点(我也是),睡觉睡多了,难免就会发现梦的奇妙之处。

他说他那时候经常就是“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并且改变控制梦的进展”,所以想必电影里那些设定,比如梦与现实的时间流逝速度不一样,当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就可以控制梦,意识不到就会被梦控制等等,这些梦的基础设定,想必是那时候他就已经构建好了。

当然那段时间最重要的是他明白:“当做清醒梦的时候,读一本书是可以看到有意义的文字的,也就是说我在读这本书同时也在写这本书,在构建梦的同时也在体检梦。”

电影里有对这一个设定有着重刻画,就是正式执行任务前,男主第一次带着构建师女主体验梦境的那个咖啡店门口,给女主画了一个双箭头的圆形循环,并告诉她梦可以同时构建和体验,但是构建和体检中间有一个差,可以在这里做手脚。这一设定,也是电影里盗梦团可以存在的核心设定。

差不多就是那段时间,诺兰也读《环形废墟》,和《秘密行动》,这是影响他创作盗梦空间的两个小说。

《秘密行动》就是讲述子弹在射出那一刻时间暂停了缓慢了以至于某主角可以写完一本小说。这正好就是对应了电影里,梦中面包车带着众人从桥上坠下并落水的那一刻,在其他几重更深的梦境里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事情。

而《环形废墟》的设定则跟电影更像,一白发老人被浪打上了海滩,然后走进了丛林里一个废弃的无人环形建筑,然后在那里睡着了。梦见了一个人,梦见了很多细节,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别人的梦,是幻象。这跟电影里的开头和整体框架倒是很像。对此,诺兰的解释大概意思是,在读之前就已经有相似的思考,读了之后才能引起深度共鸣,并且他也确实喜欢环形废墟而且读了好几遍。

甚至《黑客帝国》也启发了诺兰的本次创作,主要是关于“真实世界如何让虚拟世界的经验行为变得重要”这一点。以至于不会让观众有这只是一个梦醒来就没事了的无聊感。要如何设定才能让观众觉得,虚拟世界的结果也会牵动着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结果同样也影响着虚拟世界,真正做到在两个世界的行为“价值是同等的”。那么电影里关于这一点给出的设定就是,如果人在梦里死亡,就会落入limbo混沌域,并且很有可能再也无法在现实醒来,“脑子变成一滩浆糊”。这就做到了,我们明知主角团们在做梦,但是梦里的危险同样危险。


故事如何变得丰满起来的?那就需要主角的人物设定与做各种选择时候的动机,这部分有的灵感来源于诺兰的个人经历

(小声说一句小李子某些角度确实很像诺兰)

在剧本早期的版本中,诺兰本来想打造一个黑吃黑充满背叛和罪恶的电影,但是写着写着卡住了,“开始写了八十多页”,“卡了好多年”。(各种背叛和立场不坚定很难不卡好吗,就算不卡写完了感觉也很没意思,比如碟中谍后面几部个人看法)于是,后来的诺兰诺大导,他成熟了,有了孩子。因为“开始写剧本的时候还没有孩子”,后来拍摄《黑暗骑士》跟自己的孩子分开太久,家人重聚的时候,他逐渐明白了什么才是重要的能够让自己坚定追求的。

后来有一次,诺兰带着妻子孩子去弗罗里达西岸的堡礁岛度假一个月,那里的沙滩就是以粉白石英砂闻名,那时候诺兰看着自己最小的两个儿子,突然就有了灵感,旅游结束后回去就把这个卡住的剧本翻出来继续写。

这就直接影响电影里男主角贯穿始末做各种任务和选择时最底层的立场,那就是妻子和孩子。也应证了电影开头,男主角看着自己两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

还有里面富二代费舍的爸爸死去,留下的两个人吹纸风车的照片,正好当时在片场诺兰导演在跟自己的女儿玩那个纸风车道具,也拍下了相似角度的照片。

甚至电影里面男主角的妻子沫儿灵感也是来源于诺兰自己的妻子艾玛。

设计完了主角的基本动因和人设,这个电影的大致剧本就完成了。


在诺兰拍摄这个电影的人生阶段(黑暗骑士大获成功后的阶段),如果电影失败了,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责怪,(意思就是他那时候已经在top导演级别了对于故事的理解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了剧本方面的基本要靠他自己把控)。但是也是有人跟他共创这个剧本完成最后的情节丰满的,最接近合写伙伴的人,是主演小李子,“他会在诺兰四处堪景的空挡,跟他碰面讨论剧本。”

小李子对于电影中男主角的亡妻着墨也最多,诺兰谦虚认为自己处理电影剧本还在比较浅的层次仅仅只是把所有元素放了出来,“莱昂纳多鼓励我,并且要求我把剧本往更【角色为本】的方向推进。”莱昂纳多“更着重感情关系,他不会动笔写,但是他会看完剧本后提出一些点子。”

关于这一点,诺兰也跟他的副导演尼诺奥特罗讨论过,因为盗梦空间本质上是一个盗窃犯罪片,诺兰就问他的副导演有没有讲究感情的盗窃片,副导演就建议他看看库珀力克的《杀手》。

诺兰说这部《杀手》也稍微鼓励了他,“我们可能要做出一部稍微前所未有的电影,我只希望他会好看。”

小李子还给了诺兰一个点子,那就是用不到六个镜头,来表现男主与亡妻曾经在混沌域相守一生的几十年。最后诺兰办到了(谢天谢地还好办到了,不然就拖沓了)。


而关于视觉美术设计,最难的就是混沌域的设计。

为此诺兰找了执导过《伊丽莎白》夏克哈卡帕,在自家车库呆了四个月,最终敲定这部分的美术设计,从莱特,包豪斯,葛洛佩斯的新粗狂主义,到柯比意的宏大但未实现的现代都市【光辉城市】,等等建筑风格,共同形成了迷失域的视觉美术设计。

甚至就是在拍摄过程中从一个地方开车到另一个地方,路过了一条充斥着废弃建筑的荒凉大道,也是混沌域的灵感。

当然美术造景视觉以及听觉方面的成功,也离不开造景师,特效师,音乐指导等等主创团队成员,这里就不赘述啦。但是大导演也是把第一性原理贯彻到底的,书中有提到,他跟音乐指导季默交流电影配乐的顺序是,给他看剧本,带他去片场感受视觉美术设计,并且交流清楚关于电影里所有主要世界观设定的哲学概念,然后就交给他配乐,并且电影一旦开始剪辑,就不给配乐师看了。“我认为,就我们合作过的作品来说,重要的是想法,而非细节。”

包括《星际穿越》谈论的都是情绪,而不是配乐细节。当然也不见得总是如此,也有讨论音乐类型适配角色的时候。


结语:

从最开始最初的听歌如入梦的点子,到23年后这个电影开始在东京的列车上拍摄,inception是诺兰首次自己独立创作剧本,在《诺兰变奏曲》中,笔者的评论很精彩,书里大概是这么说的:

“从十六岁第一次有了点子,在大学时代孕育,到了好莱坞进一步提升,在完成《黑暗骑士》大获成功后开始执行,inception获得了创作者在每个重要人生阶段的充分养分,中学生,大学生,好莱坞新手,大获成功,初为人父。


盗梦空间的相关影评

盗梦空间
123 • 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