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7

盗梦空间影评:“Inception”的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模仿欲望》,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书,动摇了我对《盗梦空间》,这部受到好评的诺兰高分作品的看法。

《盗梦空间》讲述了一组窃取潜意识中机密信息的团队,通过进入他人梦境展开一场惊险刺激的潜意识植入行动,诺兰把这样的方式称为“Inception”。简单来说,电影的故事是,主角Cobb组建了一个团队,对一家商业巨头的继承人Robert Fischer进行信息植入,在他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的科幻故事。

让我产生质疑的,在于电影中展现的“Inception”的必要性。要解释我为什么会觉得它没有必要,需要先了解《模仿欲望》究竟讲的是什么。

《模仿欲望》讲述了由著名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勒内·基拉尔提出的“模仿欲望理论”。

基拉尔认为,人类天生就是互相模仿的生物,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模仿,成年后也依然如此,只是更隐蔽了。从上名校、进入大公司、购买奢侈品,再到朋友圈的各种炫耀,都是源于模仿欲望。

这让我意识到,利用人的模仿欲望,就可以实现轻松“Inception”

1929年的“Inception”

在1929年,虽然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吸烟有害健康”,但让女性吸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是因为社会禁止她们在公共场合吸烟,男人甚至会在私下里诋毁吸烟的妇女。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甚至声称“一个女人在餐桌上抽一支烟所吐出的烟雾会比一大群男人更多。她们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烟雾,也不知道如何正确拿着香烟。她们把一切搞得一团糟。”

换句话说,女性不能抽烟,在当时看起来是坚不可摧的思想。

但是,一家美国烟草公司的通过几张照片,就把这样的顽固思想摧毁了。

这家烟草公司通过美国妇女运动的全面展开看到了机会。他们在1929年3月的复活节游行中发起攻势。他们说服了一群被精心筛选的妇女,在游行中大胆地点燃香烟。烟草公司确保专业摄影师和记者在合适的位置捕捉到了这一时刻,甚至指示他们在报道时使用选择好的短语“自由之火”,当时正值一战结束后不久,在这个战后的世界,怎么会有人不站在自由一边呢?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女性吸着“自由之火”的照片。几天之后,美国各地城市的妇女走上街头,点燃了她们自己的“自由之火”。到了下个复活节的时候,香烟的销售额增加了2倍。

这个活动策划的聪明之处在于,它让人们感到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为通常欲望就是这样起作用的。模仿欲望在暗处时最为强大。如果你想让某人对一件事充满热情,必须让他首先相信欲望源自他自己。

烟草公司把女性吸烟代表了自由的观念植入到了人们的潜意识中,这是一次完美的“Inception”

身边的“Inception”

如果你觉得上述的例子太遥远。那我再讲述一个应该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我们面前的客观事物被扭曲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的“Inception ”。

假设一个场景:你和你的朋友Ken一起走进一家商店,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几百件衬衫,此时你对它们毫无感觉。但是,当你的朋友喜欢上其中某一件特定的衬衫时,它就不再仅仅是架子上的衬衫了,这是你的朋友Ken选择的那间衬衫,顺便说一句,他可是一部时尚电影的助理服装设计师。当他开始留意这件衬衫时,就把它和其他所有的衬衫区分开了。现在和5秒前他还没有想要买下这件衬衫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自此,一次小型的“Inception”就完成了。这一件普通的衬衫在你和Ken的心中变成了特殊的衬衫。

除此之外,手机APP中的各种算法推送、KOL的行为等等,都在无时无刻有意或无意的进行“Inception”。

对《盗梦空间》的重新审视

当我发现大大小小的“Inception”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时,《盗梦空间》中Cob团队利用高科技设备进行的声势浩大的惊险行动让我觉得有些滑稽。这就好比要花1万美元,以非常复杂和危险的方式去实现一件有可能1美元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在观影的过程中总会时不时跳出诺兰构造的那个壮观梦境,去质疑,主角Cobb以这样危险的方式去“Inception”是唯一的方式吗?是否有更优解?

更详细一点,我觉得问题可能在于行动前角色们对于可能性的讨论不够充分。当Saito要求Cobb去“Inception” 去时,Cobb立马回绝说这太危险了,最后实在不得已,才接受了这次行动。Cobb的思维被固定了,他只想到了进入敌人的梦境这种方式,他忽视了其他的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Cobb在电影中的人物定位又是一位专家,一位聪明人,他不应该直接跳过其他想法,直接去使用最危险的方式。

糟糕的悬疑电影往往表现为刻意而没必要的“高智商”。杀人犯经常设计了非常复杂的方式去杀人或者其他行动,观众一开始也许会觉得很多谜团,到了最后却发现所谓内涵和布局通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是为了高深而高深而已。《 Detective VS. Sleuths》中开头扑朔迷离最后却草草结束的“高智商杀人犯”,还有《电锯惊魂》系列中评价最低的第九部中刻意的反转,都是典型的例子。《盗梦空间》虽然在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是对“模仿欲望理论”的了解让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滑。

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为这些“高智商”的行动增加必要性。在《盗梦空间》种,Cobb如果不是立马回绝Saito,而是进行一番思考后,得出其他的方式都行不通就行了。行不通的原因可以设计为来自于对手Fischer的被动因素所致-他平时不和别人接触、他思想特别顽固等等的,但是电影中没提;也可以设计为Cobb他们团队中的主动因素-比如Cobb的时间有限、遭到敌人阻扰等原因,但是电影中也没提及。

其实,《盗梦空间》还是挺不错的电影。人无完人,要求所有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去看遍所有的理论也是不现实的。我觉得这也不怪诺兰,毕竟他可能不了解“模仿欲望理论”。


盗梦空间的相关影评

盗梦空间
123 • 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