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09

盗梦空间影评:虚构想象力世界和充足理由律世界的差异展现


论说性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差异——为什么我们阅读小说不能像阅读哲学作品一样,或是像证明数学理论那样阅读诗。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

想像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

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像来体验事情。

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

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像力,或我们的感官经验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已。

小说主要是运用想像力。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想像文学的原因,这与理性的科学或哲学相反。

我们应该感激论说性的作品—哲学、科学、数学—这些学科塑造出我们活着的真实世界。

但我们也不能活在一个完全是这些东西的世界里,偶尔我们也要摆脱一下这些东西。我们并不是说想像文学永远或基本上是逃避现实的。如果从一般的观点来看,逃避的概念是很可鄙的。但事实上就算我们真的要逃避现实,应该也是逃避到一个更深沉、或更伟大的真实里。这是我们内在的真实世界,我们独特的世界观。发现这个真相让我们快乐。这个经验会深深满足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总之,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我们所阅读的大部分是故事书,各种各样的故事。不能读书的人,也可以听故事。我们甚至还会自己编故事。对人类而言,小说或虚构的故事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 其中一个理由是: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如果只是触及意识的层面,像论说性作品一样,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小说一样也很重要,因为它触及潜意识的层面。 简单来说—如果要深人讨论这个主题会很复杂—我们喜欢某种人,或讨厌某种人,但却并不很清楚为什么。如果是在小说中,某个人受到奖励或处罚,我们都会有强烈的反应。我们会甚至因而对这本书有艺术评价之外的正面或负面的印象。 譬如小说中的一个角色继承了遗产,或发了大财,我们通常也会跟着高兴。无论如何,这只有当角色是值得同情时才会发生—意思就是我们认同他或她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也想继承遗产,只是说我们喜欢这本书而已。 或许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在拥有的还要丰富。许多小说是关于爱情的—或许绝大多数—当我们认同其中恋爱的角色时,我们会觉得快乐。他们很自由,而我们不自由。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这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所拥有的爱是不完整的。

其实,在每个人的面具之下,潜意识里都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被虐狂。这些通常在小说中获得了满足,我们会认同那位征服者或被虐者,或是两者皆可。在这样的状况中,我们只会简单地说:我们喜欢“那种小说”—用不着把理由说得太清楚。 最后,我们总是怀疑生命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好人受苦,坏人却成功?我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为什么,但这个事实让所有的人焦虑。在故事中,这个混乱又不愉快的情况被矫正过来了,我们觉得格外满足。

科学性知识所表达的是内心之外的世界,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观察事物。

人文知识表达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和体会。画家通过作品,主观表达了自己的所见,尤其在现代社会,其内容包含了人类因自己所见而产生的梦想和恐惧。小说家努力营造氛围,让我们体会到生活在不同时代的酸甜苦辣。

曾经有一次,我告诉从医的兄长,自己作为文学评论家,对时间和空间充满浓厚的兴趣。他当时的反应似乎出乎意料:“难道你是想做大脑手术?”

我所指的时间和空间并非物理学家所研究的科学概念,而是小说家笔下人类对时间和空间体会的记录。 时间在文学作品里的变化是随着人物意识改变而推进的,而非时钟可度量。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著作《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和《去灯塔》(To the Lighthouse)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关系。书中人物在某个清晨所闻到的清香可能带着他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刻:30年前在露台上同故友的叙旧,可以完全沉浸在美好的世界中。记忆、沉思、渴望等各种思绪涌上心头。突然间一个念头被拉回到了现实,转而又继续往前冲看到了未来。伍尔芙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推进。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更能让读者感受到空间的变化:他笔下的阳光大道、背街小巷、迷宫般的小路、神秘的雾气和黑影等营造了强烈的空间感。或许我们要屈身进入一间阁楼,或许我们在奢侈的公寓楼里穿梭,或许黄昏中,我们在下班高峰的人流里挣扎。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繁忙地穿梭于层层空间里,陌生人和朋友之间只有模糊的界限,你我的身份是随时可丢可寻的标签,偶然事件变得并不偶然。城里的空气中充满了惊恐、莫测、愤怒、嫉妒等各种情感。没有任何计时器可以量化我们从伍尔芙那里得到的收获,也没有尺子可以丈量狄更斯的价值。真正懂我们的是故事,而不是公式。

科学工作者通常使用最客观的语言,因此数据是他们习惯的语言。艺术工作者讲述个人经历,意在引起他人的共鸣。人文知识不存在方程式或者定律,它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此它无法被证明,无法被量化,也无法被复制。我们只能解读人文知识,无法计算人文知识。在欣赏一首诗、一件雕塑或者一段音乐的时候,我们关心的不是它的大小,它的流行程度或者它的制作材料,而是它的意义。也许针对一个科学现象,我们会问:“这是真实的吗?”但是学习人文知识,我们会问:“这与我的关系是什么呢?”

人们往往在经典虚构想象力(诗歌,小说,戏剧,动画电影,真人电影)作品中找到自己,在我14岁时,我就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找到了自己。我的这位病人会带着劳伦斯的书来见我,并在现场阅读某些段落,然后告诉我:“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欢呼就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我们从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他人也在我们身上看到他们自己。这种体验就是弗洛伊德所讲述的“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带着我们去了远方,但让我们感受到回到了家。当我们在阅读《哈姆雷特》或《简·爱》时,横跨几度空间和时间,心怀罪恶感和幸福感,这些作品如镜子般照出了我们深藏心底原本的性情,但我们又感觉到它们是如此新奇。中世纪的丹麦,一个充满臣子和王子的世界,当你在阅读它的时候,身临其境,似梦非梦。“找到自我”,如此美丽! 艺术让我们铭记住种种经历独特的名字。古希腊悲剧中的安提戈涅,坎特伯雷中的巴斯妇人和包法利夫人,她们各自代表了三类人:无助的理想主义者、无畏的欲望主义者和不满的浪漫主义者。借助她们,我们窥视到了潜伏在自己体内的巨大潜力。


盗梦空间的相关影评

盗梦空间
123 • 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