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歌舞  美国 2016

简介: 米娅(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至今她仍旧只是片 详情

更新时间:2017-03-02

爱乐之城影评:爱乐之城:罗曼蒂克的现实主义


这只是一个寻常故事,世间每一时刻可能都会有几桩类似的恋爱故事发生。男女主角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她叫米娅,他叫赛巴斯汀。当然他们有梦想,她热爱演戏,餐馆打工之余忙着一场又一场试镜。他迷恋爵士乐,作为一个籍籍无名的键盘手却幻想有一天开办自己的爵士俱乐部。

他们打了三次照面,在第四次邂逅时相爱,然后相知、相守、相离。非常简单而平淡的故事,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在发生。

好在电影演罢,犹有余味。

【爱与现实的角力】

爱情这回事并不简单,落实到寻常生活里,被时间一酿,再加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搅和,其滋味绝不会是纯粹甜美的。

爱,是由一件又一件具体的小事组成的。

他们要处理很多具体的问题。塞巴斯汀当然不能整天自顾自弹着少有人听的即兴爵士乐,他必须认清现实赚钱活下去,于是加入朋友的乐队演奏流行音乐,要忍受米娅“你是否忘却初心”的质疑;他们必须熬过长久的分离,因为塞巴斯汀参加的乐队要巡回演出;而米娅,在男友由于工作无法出席的晚上,不得不独自面对个人首场演出时零零落落的几个观众,以及偶尔飘来的几声嘲笑......

误解、争吵、委屈、失落、疏离,一段感情中充斥了如此之多的不美好。他有他的道理,她也有她的主张,磨合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一不小心就导向永远的分离。

《爱乐之城》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真实地演译了爱情的套路。初见时的不太顺眼(另外一个常见的套路是一见钟情,或者稀松平常,并不知道后来爱神会将丘比特之箭射向他们),互生好感时青涩的试探(相约看电影,还要美其名曰“学术研究”),热恋时的甜蜜与激情(牵手并肩走过许多路,一起体验过诸多美好,将自己热爱的事物与对方分享),感情进入瓶颈期时激烈的争吵、误会、伤心,最后因为某些原因分手——天知道是哪个原因?双方家庭的阻挠?贫贱情侣百事哀?异地?前程问题?或者只是因为倦怠,甚至“无疾而终”?

《爱乐之城》首映是在情人节,据说有人看完后认为它不适合情侣,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享用其甜美者,必能承受其苦涩。影片恰恰展示了爱的美好与脆弱,暴露其本质,然后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人。

你必须——不对,是你们——必须有足够的聪明、耐心、创造力、想象力,足够强大的意志与信念,方才能够在爱情与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小心翼翼呵护感情使其不被磨损,方才能够,在爱情的课业上功德圆满,善始善终。

爱是一片羽毛,轻盈的,梦幻的。而现实生活仿佛在羽毛尾端系了一块冷铁。羽毛,怎么能够再随风翩翩起舞呢,如果认清了生活琐碎艰辛而又沉重的本质?

【爱情之外还有梦想,你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不仅关于爱,而且关于梦,这是《爱乐之城》的另一个好处。

米娅和赛巴斯汀是相似而又不同的个体。他们都热爱艺术,赛巴斯汀为即兴爵士乐而痴狂,米娅则六年来马不停蹄地赶场试镜,并且在男友的影响下,爱上了爵士乐;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仍然倔强地沿着喜欢的道路踽踽独行;他们都爱自由,在即兴演出方面颇有天赋,米娅擅长自编自演,而赛巴斯汀,他坚信他就是为即兴的爵士乐表演而生的。他们互相鼓励,彼此欣赏,至于“其他人怎么看?”“管他呢!”

他们都固执地想成为自己。

但“成为自己”,多么难啊。怎么会没有彷徨和迷失的时候呢?

于是就有了那场残酷的争吵。当米娅质问赛巴斯汀“你喜欢你现在做的音乐吗?”“你是不是忘了爵士俱乐部了?”赛巴斯汀彻底被激怒了:“我没有忘记!只是我需要钱,只有先攒够资金才能筹办。”“你希望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现在你却指责我!”“也许你只喜欢落魄时候的我……因为这会让你自我感觉好一些……”(我记不住台词,只取其大意。)

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片段,冰冷、残酷,但真实。

我觉得,若不是米娅刺痛了赛巴斯汀的软肋,他不会如此激动。或许他也隐隐地感觉到他正在迷失。签约别人的乐队,演奏自己不屑一顾但众人追捧的音乐,进行漫长的巡回演出,这样自己的爵士梦便一天天延宕下去,固然可惜,但也保护了他自己,他可以以此为借口逃避自我实现,因为单枪匹马地筑梦是艰辛且困难的,而依赖他人的庇护纵然非己所愿但足够安稳,能够填饱肚子不是吗?而米娅残忍地刺破了这场他用以自欺的华丽泡影,使他不得不面对真实的内心——他变了,他不喜欢现在这般的自己啊!

米娅比赛巴斯汀更加敏感地意识到他的变化。我记得电影里有一个段落,是米娅看赛巴斯汀所在乐队的演出,场面异常热烈,所有人都在尖叫。当时米娅在人群中望着舞台上的塞巴斯汀——一个乐队中的键盘手,她的一系列表情微妙而复杂,那是一种为男友而高兴但又夹杂着些许失落和心疼的表情。因为她知道这不是他真实的样子,舞台上和着节拍而疯狂的人不是他,他应该弹着他自己作的爵士乐,他完全有这种天赋,那时所有的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台下人不多,但自由、惬意、随心所欲、任意纵情。

而赛巴斯汀也比米娅更了解她的渴望,他一直坚信她这块璞玉会被人发现,“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管他呢!”“你一定会成功的,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看演出了!”对她,他从来不吝惜鼓励与赞美。所以即使在分手后,失意的塞巴斯汀在接到导演请米娅试镜的电话后,立即动身找到她,在她都要放弃的时候斩钉截铁地否决其所有的负面思想,陪她去面试,甚至后来,他放手让她去巴黎。

正如米娅坚定地相信他的天赋,他也同样坚定地相信并珍惜她的才华。

他们非常了解彼此,彼此的梦,以及连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改变与情绪。

我想起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里写下的一个故事。一位女运动员在照顾绝症男友与参加奥运训练中陷入了两难,但男友却坚决要求她参加训练,她当时苦恼不解,后来才意识到,当时她正好陷入了训练的瓶颈期,潜意识中想以照顾男友为由,放弃奥运梦,而男友却觉察到了她的胆怯、不甘与渴望,鼓励她参加训练。他明白自我实现于她意义重大。

后来,米娅成为了著名女演员,有了自己的家庭,赛巴斯汀依旧孑然一身,开了一家名叫Seb’s的酒吧,演奏即兴爵士乐,那是米娅曾经为他设计的。

纵然这段爱情不完满,但我认为赛巴斯汀与米娅的爱情依然是美好的,他们见证过对方落魄的岁月,相互扶持着走过一段路,纵使再也无法同行,但在他们走向未来的旅途中,永远有对方的影子随行。

他们互相成全了对方——成为自己。


【如果...没有如果】

《爱乐之城》的特色在于,它是一部歌舞片。若是从电影史特别是歌舞片历史的角度观之,一定能更多地体会到这部影片的内涵,继而为导演的匠心折服。然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是对歌舞片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只能从主观的角度谈谈我对这部片子的印象了。

适才说过,这是一个寻常的爱情故事,或者还可以加上一句“也是关于梦想的故事”。我对剧情的评价是“中规中矩但很真实,自有其触动人心之处”,每一个经历或正在经历爱的人、每一个逐梦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深有同感的部分。

令人着迷的是它的表现方式——以歌舞的形式展现,整个现实的故事遂变得罗曼蒂克了起来。

整部电影的形式很精致,精心安排的歌舞贯穿了全剧。内行可以感受到一股怀旧风,细数其到底致敬了多少部歌舞电影;外行如我对歌舞片的定义只能是“演着演着就唱(跳)了起来”,但从开场堵车时群演的歌舞到最后尾声,依然能够感觉到惊艳。

《爱乐之城》表现的方式带着很明显的人工斧凿的痕迹,但这个评价并非贬义。导演以刻意的安排增加了它的艺术性,比如男女主角在星空起舞那段,故意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或者是超现实),呼应上个世纪的老电影。《爱乐之城》更像是一枚人工雕琢的精致的艺术品。


歌,舞,或者歌舞,能够表现主题,推进剧情,渲染氛围,能够于乐声舞蹈中传达人物的心绪,能够增加电影的艺术感,甚至被导演用来制造一个不存在的梦境——


在电影的尾声,塞巴斯汀按下琴键,一段现实中从未发生过的幻梦就此拉开帷幕。

前面的故事好像都在为这一段蓄势。所有的情绪、回忆、未完成的梦,都在此刻爆发。

在弥漫着回忆情绪的舒缓的钢琴声中,不完美的回忆段落得到修缮,失落的生活得到补偿。

那个不怎么美好的夜晚,在酒吧,他们的第三次邂逅,他不会鲁莽地走开,而是站起身来,迎向她,拥吻她。他们会有自己的房子,粉刷成彼此喜欢的颜色。她的首场演出会座无虚席,而他是人群中鼓掌最热烈的那个。他们会一起去巴黎,在浪漫之都完成彼此的梦。他们会结婚生子,在某个夜晚,将孩子托付给保姆,两个人像热恋时那样,乘车出门兜风,在酒吧里听着别人演奏他们拥有共同回忆的曲子。

这是我喜欢的另一个段落。感谢导演的好心肠,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样完美的幻梦更加反衬出现实的遗憾。

但我喜欢这部有个性的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现实,表现方式很罗曼蒂克。最后两人在酒吧含泪的相视一笑,就已胜过千言万语。

爱乐之城的相关影评

爱乐之城
幻 • 标签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