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评分:
8.0 推荐

分类:动画 历史  中国大陆 2023

简介: 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压境,战况危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奋力抵抗,然孤兵难支, 详情

更新时间:2023-07-18

长安三万里影评:李白代表不了盛唐,因为盛唐是一地鸡毛


盛唐

唐建立,一面是民生初兴,一面是对外征战,科举考试使得寒门子弟可以登上人生巅峰,故而一切都显得那么蓬勃。

而科举的科目,很重要的一科就是作诗。正好此时盛唐流行音乐界,也流行着唱和诗歌。不论边塞诗人,还是初来长安的年轻才俊,都凭一手好诗大展鸿图。

王昌龄、贺知章、李白、杜甫、王维……这是我们一提到盛唐就想到的伟大诗人。那可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



李白

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妙笔生花毋须多言,早年就盛名长安。终于在四十岁,登天子堂。然而他靠着桀骜不驯的个性,眼高手低的行为,得罪了皇帝以及皇帝周围一大片人,未达成指点江山的心愿便黯然出局。

再次浪迹天涯的时候,李白已经不再年轻。这个潦倒的中年男人,在离开长安途中写下
“直挂云帆济沧海”,原因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似乎从来都不怀疑自己,所谓的政治才干、处世之道一律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他给人的印象永远乐观,是诗中仙。离开长安将近十年。在一次酒会上,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后一句是真的,前一句未必。

事实是这乐观源自悲观,就像夸张的自信源自十分的自卑。正是因为他悲伤太过,才越发要声嘶力竭地强调自己是强者,是诗仙。这个中年男人达观地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瞬间又酸楚肆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聪明非常的他瞬间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时间,让人不知道失意的是他还是他的朋友,“岑夫子,丹丘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所以,我们要说,李白是洒脱与痛苦、癫狂与痛苦、伟大与平庸并存的一个人物。褪去诗仙光环,除却他文学上的成就,我们发现他和日所能见的普通的下岗中年男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落魄如孔乙己,达观如阿Q,雄心万夫如堂吉诃德。

直到他江郎才尽的晚年,为了追求他那个触不到的理想,坚信“我辈不是蓬蒿人”的他跑到永王麾下拼命的写马屁诗。永王失败,李白被俘后遇赦,满头白发的老翁又精神抖擞地投奔李光弼,幻想事业第二春。可惜病老路途。



诗人与盛唐

李白只是盛唐诗人其中的代表,他们生活惨淡,但是执拗得让人心疼地书写着他们幻想中伟大的人生和他们眼中伟大的盛唐:饮中八仙,狂放不羁,上能报国下能安民;盛唐长安荣华富贵无量、繁华看不尽、简直是人间天堂……

盛唐的美梦被无数个李白缔造。可现实是,饮中八仙多少是出于无奈,他们又为他们的狂放不羁付出多少代价;而实际的盛唐,是统治集团内斗纷纭、边境战乱,上升渠道日渐关闭,老百姓苦不堪言。

诗人们的才气和傲气,如同盛唐的梦,不禁一点儿现实的考验。才华横溢的背后其实是平庸,除了写诗和酗酒疯狂,他们一无所有;盛唐也一样,除了实际的浮华和诗歌里的繁华,它根本没有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能力:割据、人才渠道、边境、民生。

诗人仿佛看不到这些,即使看到了也只是笑一笑,醉生梦死。因为现实就是,这些诗人大多数是失败者,是普通人,是渴望功名而最终摔得很惨的人,是进不能做官、退不能种田、游走在官家、军阀的救济和供养之间的士大夫阶层最低端的人——因为李林甫这类人没有空去写什么诗,老百姓也没有工夫去写诗,诗只能作为求取功名的工具,作为抒情牢骚的消遣物,作为宴会上的唱和或者一个节目。

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李白?作为诗人,古今中外屈指可数。作为明星,他不差钱,虽然时常寄人篱下。作为普通人,世俗意义上来说呢?他就是那个脱不掉长衫的孔乙己——看不上小官,做不了大官;他还是那个总是赢麻了的阿Q——得意时仰天大笑,失意时笑得更欢;他还是富于幻想的堂吉诃德……



盛唐的背面是杜甫

所谓盛唐诗歌,只是阶级上升渠道没有关闭、知识分子群体扩大等等的一个附属品。很快,世家大族、新进权贵、利益集团慢慢占据了统治阶级的位子。而且不用等到上升空间闭合,这些诗人自己就能将自己打败——李颀,以为才华横溢,做了官才发现自己不过一个县尉,辞官而去。

盛唐盛唐,背后充满了危机。它的繁华是由无数得意、失意组成的,远观繁华,近处全是琐碎,一地鸡毛。那时候大家都沉浸在盛唐的美里,直到危机来临。殊不知这危机并非一日之功。

盛唐不只诗人、诗歌,还有利益集团的斗争,老百姓的失声,不安分的边境……它们只是被浮华包裹。失意的、还没失意的,都在醉生梦死。

杜甫早期也充满理想主义,不过他不是文学偶像,没人追捧,只能老老实实去做小官。就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芝麻官的身份逃过一劫。连夜奔波到凤翔,皇帝大为感动,给他近身的官当,表示尊重,其实就是个吉祥物,做样子给天下人看。

杜甫当了真,以为要恪尽职守、报效国家。于是斗胆给皇帝提意见,果然不出所料,杜甫被罢免。杜甫在中原走投无路,只好入川投奔严武。不管是早年,还是晚年,杜甫一直和底层老百姓杂居在一起。他的诗歌揭示了李白等诗人不愿意提的另一面——琐碎和鸡毛。

面对现实问题,李白总是拼命挤笑,挤到最后他都不知道了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笑。理想明明白白碎在他面前,他要么说“将进酒,杯莫停!”要么说“大鹏一日因风起”,说到最后他信不信这些骗人骗己鬼话呢?

杜甫愿意说真话,因为他不得不说。他没有经历过盛唐诗人那种不可一世、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境,他出道的时候,上升通道几乎关闭。对于盛唐的繁华,他只能旁观,不能身处其中。即使身处其中,也迅速为琐事羁绊。他没法靠写诗赚钱,也不是富二代,只好去接受基层的工作。

即使他写出那些被称为“诗史”“浑然一体”的格律来的时候,也不是为了换取功名。要么是有感而发,要么是消磨时光。他的格律诗为什么工整的没有一点错,想象一下,一个坐在孤舟上漂泊的老头,除了玩文字游戏还能干什么呢?

杜甫能接触到的,是现实现实现实。他做不到视而不见,因为他身处现实,拖家带口,没法借酒消愁,也没法畅享未来,他要做的只有任劳任怨、养家糊口。我们提到杜甫常说他是“由盛转衰”时代诗人的代表。

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杜甫是浮华褪去后,露出的盛唐的底色。唐还是那个唐,只不过李白这些人看不到,也不愿意看到,看到了也装作没看到,他们用强烈的功名心和激情塑造了一个盛唐的美梦。这个梦由身处现实的杜甫逐个击破——有梦可以,请不要闭着眼睛不睁开。盛唐长安的美梦,骗了后人一千多年。



《长安三万里》和李白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的野心很大,想通过李白的一生展现盛世的兴衰和人生理想、现实的落差。

可是它不敢直击李白的伟大与平凡,不敢审视“盛唐”的梦幻与真相。它采取的手法就是将历史上同样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桀骜狂人高适改编成现实主义的普通人,再通过高适的视角去窥视李白。

编剧就讨巧地截取李白的几个片段,以为这样就可以规避创作水平的不足,画卷式地展现盛唐与诗人的波澜壮阔。但是他想说得话又太多,给出的片段又太少。

影片想表现李白的自信,就让他不顾实际地去请贵人推荐,理由是“因为我是李白”;影片想表现李白的洒脱,就让他吃闭门羹之后,“拍拍身上的灰尘”,失忆式地又自信起来,没有半点尴尬。

影片想表现中年潦倒的李白悲伤到极致的心境,就让他在下岗、赘婿事件之后,高歌:“将进酒,将进酒!但愿长醉不复醒!”;影片想表现李白为了理想执拗成偏执,病急乱投医,就让他为永王拍马屁…

一些观众就认为,编剧是不是在黑李白,李白为什么这么不着调?

并没有,依然有观众喜欢李白。因为编剧依然在讲一个浪漫主义诗仙李白的故事:影片的高潮几乎都是由李白精彩绝伦的诗篇点燃的;高适虽然写信救了李白,但是李白教给高适的相扑之术反过来又救了高适,这在象征意义上来说,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达成了和解。

问题就在这里,编剧面对“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两个都想要。”两个都想要结果就是云里雾里:到底编剧想说下苦工的高适比李白强?还是李白一生浪漫非常?那么李白这么浪漫,为什么会这么惨?高适为什么会拯救李白,编剧是不是在发明历史……

这些问题都不是重点。高适只是个衬托李白的符号,代表现实主义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去观察浪漫主义的李白。重点在于编剧把握不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度:

但凡他单纯的从浪漫主义出发赞扬李白,还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揭露李白,都不会像现在这么别扭。别扭的原因就是编剧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他要将李白一生中的豪情万丈和庸俗乏味一并表现,并且以此反映盛唐的盛与衰。

编剧没有表现好。过于零碎的截面,使得观众不知道编剧到底如何看待李白,李白的面孔忽然近忽然远,为什么李白会这么浮夸?为什么浮夸的李白还这么自信?为什么自信的李白又这么健忘?为什么健忘的李白总是辜负高适?为什么李白那么有才…

李白的伟大与平庸、癫狂与深沉应当是统一的。或许是因为他太自卑,所以要展现出自信,太过于想表现出自信,才显得浮夸……编剧并没有将硬币的两面统一起来,这两面给的力度又分别不够。他讨巧地通过片段式的剪影描写,企图囊括李白的一生,想着用各种小动作表现李白的不羁。各种含糊的小动作反倒使得影片中李白的形象变得奇怪。

那么如果直接从李白切入:一次次自信,一次次深夜哭泣,哭泣完了还要假装坚强,一次次机会来临,一次次凭本事打烂牌,一次次眼高手低,一次次不向现实低头,一次次被打败一次次站起来。将影片里含糊地出现过的李白的双面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即使被打击,也要笑嘻嘻;正是现实不得意,才要醉生梦死;正是因为渴望功名,才要到处找机会,当赘婿;正是因为渴望功名,才要投奔永王……使盛唐的浮夸与现实,诗人的纵横与拮据统一在一起,表现到极致。

如此一来,就可以李白揭露到盛唐的最痛处。同时规避了影片呈现出来的盛唐在“壮阔”和“琐碎”中反复横跳的焦灼感。代价就是,需要打破李白的诗仙形象和盛唐美梦。显然,编剧不敢冒此风险。

编剧还不敢直接告诉观众:李白代表不了盛唐——盛唐不只有理想主义,还有一地鸡毛。只得瞻前顾后,点到为止,停留表面。使得电影更像是一部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片,适合同学们包场去电影世界里寻找必背古诗词,然后各抄十遍,写八百字观后感。


结尾

我在想,当我们剥开诗人的塑造和自我塑造,发现罗曼蒂克背后原来充满琐碎和无奈,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热爱?这是个问题。或者说——

年少应该读李白,年长应该读杜甫。我们为理想拼搏,再将理想埋葬;鸡飞狗跳之中,我们要笑。

可惜,电影只是点到为止,走马观花。

7.21凌晨修改


长安三万里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