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角馆事件

评分:
0.0 很差

分类:悬疑 惊悚 犯罪  日本 2024

简介: 本片改编自现代本格推理第一人绫辻行人的代表作,讲述了在远离拥有十角形奇特外观的“ 详情

更新时间:2024-04-13

十角馆事件影评:请勿在沙发上做心肺复苏!(原著对比向分析)


这个影片本身就是一个挺矛盾的存在,因为那个难以影视化的叙诡,对于推理迷来说对于如果先看的原著就会太过在意,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选择先看剧版再看原著又有点本末倒置。大概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先看书再隔一段时间看剧版。

剧版的年轻演员基本还算贴合原著,演技也算可圈可点吧,几乎没有全程都拉跨的人,特别是开始死人后大家的演技都比较自然了(),开头感觉就是尬聊。比较让人遗憾的是埃勒里塑造得太轻浮了,原著里应该是更高冷疏离的,在特别是刚收到塑料板时他的质问也很严肃甚至有点焦躁反感,绝不是玩乐看戏的态度:

“到底是谁?”埃勒里耸了耸肩膀,“开玩笑也要适可而止。”
没有人说话。
在尴尬的沉默中,七人面面相觑。
“埃勒里,”爱伦·坡开口了,“干出这种恶作剧的,不是你就是阿加莎。”
“别胡说八道,我说了不是我。”
“也不是我,你太过分了。”
大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沉默逐渐使众人不安起来,他们互相打量着对方的神情,希望有人能失声大笑,然后突然跳出来承认。
令人窒息的寂静中,只听见远处传来的海浪声。
“我发誓,不是我做的。”片刻之后,埃勒里打破了僵局,他不苟言笑地问着每一个人,“真的没有人承认吗?我再问一次——范?”
“我不知道。”

“好吧!”埃勒里撩起鬓角的头发,“凶手——可以这样称呼吧?毫无疑问,就在我们当中。没有人承认,说明有一个,或者几个居心叵测的人混在我们当中。”
“居心叵测?”
听到阿加莎的提问,埃勒里冷冷地回答:“这还不清楚?有人在策划阴谋诡计。”

剧版演得太邪魅造作、没心没肺了.....很多时候甚至感觉在看舞台剧,到后期正经推理时才感觉好些了(漫画版埃勒里应该是三版里最好的了,颜值担当加贵公子气质,最重要的是把原著最后的愚钝也改了)。

岛田则是从潇洒随性变成逗比,但是很微妙地,又有种是在用这种逗比来掩饰真实想法的感觉,所以不能说OOC吧,跟江南的化学反应也还算不错。而最重要的角色—守须的演员应该说演得很到位,剧版对叙诡的处理方式就是照搬了漫画版,连揭晓谜底的分镜都一样:

但是比起漫画,正因为有演员对岛上和本土两种完全不同形象和性格的演绎,才使得叙诡更具有迷惑性,可惜的是有时候镜头扫到范的全脸,应该还是有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吧......

剧版的剧情节奏把握得不错,没有特别拖沓或匆忙的部分,尤其是将第五章完全留给守须的自白,可以看出导演想要以凶手的心理变化作为全剧内核的意图。在这个故事中凶手是绝对的主角,他的犯罪过程是本作的主体,他的内心独白是故事的结尾。原作中只是模糊地暗示着千织对守须犯罪的否定,可以解释为守须潜意识里的自省,或者只是作者借此表明复仇不正当性的立场:

(……千织。)
他在心里呼唤这个名字。
(千织、千织……)
闭上眼睛后,那天晚上的冲天火焰仍然就在眼前,撕裂黑夜飞舞而上的哀悼之火包围了捕捉到猎物的十角形圈套。
她的幻影浮现在火光中。他再度呼唤千织,她却垂下眼帘,默然不语。
(怎么了,千织?)
火焰越来越猛,随风四处乱窜,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一切。恋人的身影被吞没在火光中,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而剧版的一大特点就是加强了凶手的自省和内疚。一是加入千织的正面描写,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立体的存在,她和守须及推理社成员的关系更是成为侧面反驳守须犯罪动机的关键。原著里守须并非那么执着于两人恋情的秘密性:

自己没有告诉任何人(千织应该也不知道),并不是刻意隐瞒,也不是羞于启齿,而是两人都生性怯懦,唯恐公开恋情后自己的小世界遭到破坏。

剧中略去了原著里守须悲惨的身世,着重描写守须对千织的独占欲,并以此与中村青司对和枝夫人的独占欲呼应,他们出于对这对母女偏执的爱最终犯下相似的罪行,而千织和守须的相识相爱过程,也补充了守须执行计划的强烈动机。饮酒会时守须提前离开社团活动室,千织却反常地劝他多留一会,因为守须的孤僻别扭使得他没有选择守护在千织身边,所以他才说“是我害了她”,犯人意识到自己也是应该被所憎恨的对象,还有比这更令他愧疚的吗?

而剧版改编的江南来到海边与守须的谈话,主要也是为了“虐”守须。他虽然说命运交给神明,但是当江南把他的计划猜得八九不离十时,他还是紧张得咽了一下口水(这里守须演员的微表情真的很到位),再来就是借江南之口让他知道千织真正的想法,一直都想和社员们成为朋友的千织,怎么可能原谅犯下如此罪行的自己呢?如是,为了让守须这个罪犯惊吓并醒悟,导演又特意安排了一碗房东对江南的鸡汤,江南才从原著的默默下线变成了海边的工具人。

另一方面,剧版也有意弱化第三轮酒会时社员们的责任,原著里江南很明确地说“平时的聚会,她只参加第一场就回去,但是那天我们硬让她一直留到了第三场,实在太不应该了。她原本就身体虚弱,听说大家还拼命给她灌酒”,只凭这一句社员们就是全责。剧版里虽然增加了医院里社员们为了摆脱责任冷言冷语的场景,但将直接原因归咎为千织为了融入大家,勉强自己喝下酒,而爱伦坡也为其做了心肺复苏,以及从守须视角想象了社员们没有及时将千织送医、反而将她的不幸作为一种难得的刺激,其实都有暗示守须的憎恨主观性太强,没有了解事情的全貌就下判断的意味。

漫画版则是完全改写了千织死亡的背景,也正面及侧面表达了社员们的愧疚,而守须的犯罪完全出于误解,社员们对千织的死算是完全免责了。剧版像是介于原著和漫画版之间的折中。两版改编都削弱了社员们的责任,从直接的“罪”降级为人性的“冷漠”,将原著尖锐的矛盾模糊化,孰好孰坏见仁见智吧。

再说几处看了电影又重温原著想到的细节:

原作中守须拿着警告信时的描写:

“被你们这帮家伙——杀害的——千织——”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着排列在信纸上的印刷字体,心乱如麻。

烟吸进喉咙几乎难受得要吐出来,守须把只吸了两三口的烟揿灭在装了水的烟灰缸里。
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说不定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

“心乱如麻”是因为计划开始实施时的焦虑不安,“说不定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可以认为是指江南遇到了岛田,最终看穿了自己计划的人。

最后的塑料板是“侦探”和“杀人凶手”,从守须营造的假象来看,埃勒里是他塑造的“杀人凶手”而他自己是曾参与推理的“侦探”,而岛上的真相是埃勒里是推理到最后的“侦探”、守须则是凶手,形成了一个很巧妙的对称。

原著里岛田在海边见到守须后只是说自己想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完全没有说明推理过程。剧版则是用岛田去摩崖石刻确认暗示了他的怀疑:

可能是暗示因为守须提前准备了画作,所以几个月以来石像的一些变化没有在画中体现出来。

最后一点是全片最糟糕的缺陷,身为医学院高材生的爱伦坡居然不知道心肺复苏应该在平硬的支撑面上做:

请勿在沙发上做心肺复苏啊啊啊!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