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巴黎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爱情 情色  法国 2003

简介: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和雷奥(路易斯•加瑞尔)因 详情

更新时间:2022-01-29

戏梦巴黎影评:FIFF23丨DAY8圆桌《戏梦巴黎》:我只想参与sex,对于革命,骚凹瑞,不感冒


主持人:@我略知她一二

助理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Not Here、@Her Majesty、@Joeyside、@心是孤独的猎手

特邀嘉宾:@我们敏熙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8天第1场,我是主持人@我略知她一二,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贝托鲁奇导演的《戏梦巴黎》,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我给了×。平庸得不像是贝托鲁奇拍的(它的糖水味是它可以成为网红电影的原因),疯狂消费和碰瓷“迷影”和“历史”(贝托鲁奇真的需要去倒贴新浪潮导演吗?)。

场刊嘉宾 Joeyside

4 一种历史电影,它是旧时神话的两生花,又是新潮后浪的处女血,如果说电影史的第二次生命始于1968,那么断臂的维纳斯在街头的口号必然书写于史册,即使她从未曾摇旗呐喊:自由引导人民。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4星,整个电影都有一种梦幻的感觉,但是呢,这种梦幻又是很现实的,与外面的混乱行形成的反差让我更关注油腻腻的三角关系,这种三角关系,是我爱的那种。

场刊嘉宾 Nothere

三星,算是这一届我比较偏爱的片子了。用一种较为独特的方式讲述一个大背景下的小故事,可以让我一直兴冲冲地看完并且很满意地结束。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本片的一大主题就是迷影对新浪潮的致敬,不乏有主角三人的模仿致敬与电影名场面的蒙太奇拼贴,你喜欢这种现实与虚幻的交织吗?这些迷影情节在电影起什么作用?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电影里的迷影元素很像是二流漫威电视剧里,每集都有几个角色嘴里要提那么几句“钢铁侠”或者“美国队长”这些一线超级英雄。贝托鲁奇对电影的致敬是一种倒贴式致敬,法国新浪潮里90%的导演对电影的贡献都远远不如贝托鲁奇的贡献高。贝托鲁奇这种倒贴我好心疼。

场刊嘉宾 Joeyside

说实话看这片的时候我并没看过多少新浪潮的片子,所以里面的致敬场景当时一点都没看出来,所以这反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体验即:通过电影无意中进入电影史,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以电影史去审视电影。

场刊嘉宾 Nothere

可以造就更强烈的梦幻代入感,本质和小时候孩子们喜欢过家家的原因差不多吧。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对我来说,这种让人分不清虚实的作用就是让我用力寻找他们的三角关系始于哪里,终于哪里,但是到我分不清的时候我会觉得不不重要了,他更是一种感觉,我决定跟着感觉走,有点类似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我的上帝,我有多爱这部。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本届主竞赛入围电影中还有《迷失东京》这种含有迷影色彩的电影,你认为他们对于迷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对你来说在电影中的迷影情结如何表达才是最纯粹的,你更喜欢哪一种?

场刊嘉宾 Joeyside

别像姜文一样就行。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同意唉,只要不是消费和碰瓷,对一部电影里所有的迷影都不必过多的抬高和指责。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我觉得这种迷影的运用比较看运气,怎么说呢,一是看导演怎么安排,而是看观众认不认。就拿流水线的超级英雄电影来讲,很多影迷往往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小联动都会就地高潮,但是这种迷影的桥段是如此的low,而观众普遍更接受这样的,但是对于剧情片,这种桥段要是放进去,我说不好导演会不会被鞭尸,比如我对疙瘩儿那样。

场刊嘉宾 Joeyside

我认为迷影的表现分文两个方面:一个是广义上的热爱电影,迷影之死。另一个是喜欢大师的电影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挪用,意指,致敬。好的迷影情节应该就像是折射镜一样通过之前“光照”(致敬元素)加以三棱镜般的手法(即导演的技巧与文本)最终散发出绚丽而又意味浓厚的色彩(新的文本)。拿姜文来说,我实在不知道《一步之遥》中开头那个照着教父端着个猫的是想干嘛,想证明他是煞笔?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第三种:导演自己觉得好玩儿。可能姜文是第三种?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这片的迷影梗肯定是表达爱的、没恶意的,但也没多了不起。事实上我觉得迷影梗这个东西本身就没什么了不起,不太理解现在闻迷影就高潮的风气何时开始的。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因为其他人看不出迷影,而我可以看出,有优越感。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我觉得有些迷影或者说致敬,其实就是抄袭。创意枯竭,搞个致敬。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迷影在具体的电影里才会体现出出色,所以电影本身的质量才是关键,大杂烩是没有前途的。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影片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是反抗,姐弟对父亲的反抗,弟弟为战争的反抗,姐姐对爱情的反抗,每个人对自己的反抗,甚至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互相反抗,这些反抗之中你对哪部分印象深刻,谈谈你的感受?

场刊嘉宾 Joeyside

姐弟对于血缘的反抗。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姐弟对于血缘的反抗。

场刊嘉宾 Nothere

还是对姐弟对父亲的反抗更为印象深刻。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姐弟反抗,但还是会在支票前投降。他们父母留支票那张戏就是完美展现“成年人的世界”。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说明他们的反抗其实很真空,温室里的花朵,不愿意离开温室。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美国人看起来天天傻乎乎的,其实脑袋很清楚,知道革命和爱情的边界在哪里;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看起来很左,很高贵,其实某些地方很幼稚。这部电影轻轻地点到了,不深。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是的,所以一开始看起来是姐弟俩控制美国佬,但是后来美国佬才发现他们是两个幼稚鬼。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鉴于贝托鲁奇是个忧国忧民的导演,我会觉得他是有暗示欧洲和美帝国主义的意思的,但是我还是觉得他首要的任务是收缩电影中的故事线,也就是讲好故事本身,而故事本身就是他想要freedom,自由领导人民。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电影中自由引导人民的的画女主人公的脸被换成了玛丽莲梦露,大家怎么看待这个情节?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Sex领导人民,答案显而易见。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表现自己很叛逆的拼贴艺术。

场刊嘉宾 Joeyside

因为法国人都觉得美国人是土鳖脑残

场刊嘉宾 Nothere

可能也和他们爱电影的设定有关,而梦露是电影的符号。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也可能是把梦露看做自由的象征,尤其是代表性自由。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有人说,性和政治是笑话永恒的主题,很有道理,一定程度上,性就是代表了自由,而梦露又可以代表性中美好的一面,就更完美了。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有人说影片里有一个很明显的隐喻,就是美国人带着流行文化入侵却佯装腼腆,欧洲人看上去成熟纵欲却是处女。他们的第一次交合看起来是年轻的美国诱奸古老的欧洲,第二次交合又变成了是古老的欧洲诱奸年轻的美国。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谈谈你对这些符号使用的理解。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锦上添花、无伤大雅的解读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我一般不太会思考这么深,我的眼睛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盯紧男主的裤裆。

场刊嘉宾 Nothere

总结来说就是欧美狼狈为奸。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欧洲和美国互相入侵,互相充满敌意,却又无法离开彼此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弟弟和美国佬也应该做一次。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弟弟一上来就说美国佬not his type,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又扑朔迷离,我猜是因为弟弟想让美国佬做0,但是在姐姐面前不好意思。

场刊嘉宾 Joeyside

我有个问题为啥不设置成两女一男?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说到这一点我反而觉得姐弟俩确实是一个人,一个代表精神(弟弟),一个代表肉体(姐姐),两个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部分,姐姐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在电影中几乎没有体现,全都是弟弟在输出思考。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因为伊娃·格林很美,一个就够了。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因为变成2女就容易落俗,容易变成“家明就喜欢这么土的”。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串戏了,味好大。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这是一个关于年轻的电影,每一个人都是年轻的,弟弟反对战争、崇拜革命、追求自由,却拒绝成长、罔顾现实、沉溺梦想,这些特质看起来与结局跑向战火的他极其矛盾,你怎样看待这种矛盾?这种转变在你看来成立吗?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成立也不成立。

特邀嘉宾 我们敏熙

我觉得结尾姐弟送死,更像是得到一个正当契机终结吧。

场刊嘉宾 Joeyside

回应历史,预言未来。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我觉得逃避问题、逃避现实的做法就是离开问题、离开现实。他俩浪漫地终结了,美国佬傻眼了"艹,失算了"。

特邀嘉宾 我们敏熙

本来被爸妈发现这个就很尴尬,姐姐都准备三人同归于尽了,刚好有革命,还能浪漫地死去。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姐姐前面也说过如果被父母发现的话就去自杀。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几大段性爱戏(即巴塔耶所谓的“极限体验”)让性这个元素纯粹化了。伊娃·格林性爱后阴道里的血太干净了,它让性爱变得纯净。

这种纯净不是身体的那种纯净,因为纯净的身体其实并不永远是干净的,它既可以被水冲洗,也可以出汗、流眼泪、被精液涂抹。身体的纯净就在于它既可以是干净的,也可以是脏的。

这种纯净更像是可口可乐或者迪士尼的纯净:纯净的无度数碳酸饮料;纯净的爆米花和主题公园。主角是美国人,贝托鲁奇就真的拍了部美国大男孩式青春电影。

这种纯净也像是墙上海报里的主席画像的纯净:法国的年轻人们只需要知道这个伟人是伟大领袖就好了,1968年之前他做过什么不需要去知道。

看了《戏梦巴黎》,我们仅仅知道的是:1968年的法国年轻人他们做爱,3p,革命。仅此而已。

性和革命两者没有互动,相互之间没有解构。

没有什么矛盾,又或者说这些矛盾不足以打动我们。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显而易见,电影的背景是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这个背景看起来与故事无甚关系却处处融合其中,你认为这种背景与故事结合是奏效的吗,你对此有什么更进一步思考吗?比如剧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放在这个背景之中?谈谈你的理解。联系到其他student活动有关电影中的人物特质与人物关系,与《戏梦巴黎》对比有什么同与不同?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算奏效,但不紧密,比起《夏宫》,那里的性和运动是完美同步的。

特邀嘉宾 我们敏熙

更迷影,夏宫多了革命之后如何的内容。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有人说,这是法国版的《夏宫》。我反倒觉得《夏宫》更好,虽然我本身也没那么喜欢《夏宫》。

《夏宫》拍摄思路的大方向是对的,性和革命两者之间是有互动的。年轻的大学生做爱都消耗不掉的荷尔蒙,就用作革命了。

《夏宫》里的性对革命有解构的作用:你看,这些革命者革命结束以后,也是会互相偷吃的,他们没有那么高尚哦。于是这些年轻人的形象瞬间鲜活了起来。

而《戏梦巴黎》呢,它用大段大段的性爱戏,提前让性纯净化了(3p都变得那么纯粹),性和革命发生不了互动。

看了《戏梦巴黎》,我们仅仅知道的是:1968年的年轻人他们做爱,3p,革命。仅此而已。

1968被消费了。

《夏宫》当然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这是娄烨那个创作时期的能力问题,《夏宫》基本的大方向是对的。

贝托鲁奇绝非没有这种让性和政治在一起发生有机联系的能力,反而整个影史好像只有他以及少数几个欧洲导演对这种有机联系的构建可以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

《同流者》、《1900》和《末代皇帝》皆是例证。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年轻人硬的快,也会误认为革命很容易,死亡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很正常。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戏梦巴黎》对“青春二重奏(性与革命)”的表达,我不想说“浅薄”,但确实片面。很像我小学的时候莫名其妙写诗,想写中国所有的湖,但我一个没去过。而且这片里其实没有真实的、有血肉的人物情感,它只是一种高度的提炼,这三个人其实是高于人性的,和余虹不是一回事,余虹是一种巨大的情感黑洞

场刊嘉宾 Joeyside

这种宏大叙事下滥交故事不要太受精神虚无的矫情b喜欢,一种和表姐做爱到天昏地暗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爸爸死了无奈参加葬礼然后下午发现世界大战爆发的调调简直就是精神催情剂。这种天天艺术被迫害妄想症我看中西都有谁都逃不了,当然受害人证词就是观看者的下流与荡妇羞辱。

场刊嘉宾 Nothere

学生活动是更大的空间中发生的,而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则是专属于他们的。与其他人共同所处的环境下,你所要做的只是与他们一同行动或者不动。而在自己的家中,你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评判外面人的事情,与社会事件相脱离,这样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使得你本身成了故事的核心,仿佛你变得比外面的社会还重要。这种情况下,你所追求的似乎让你显得很自私,但是这样的自私却发生在每时每刻,因为我们除了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我们还是自己小天地中的一员。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是的,姐弟俩本来很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天地,美国佬看不顺眼非要把他俩拉出来,然后他俩开开心心去参加革命人没了。美国佬:NMSL。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影片诞生于2003年,讲述了1968年的故事在2022年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你而言影片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气氛对今天的你有什么启发?50多年过去了,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变好了还是更糟了,结合影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没有启发,因为那是他们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很单薄。以我的经验和阅历,我还没有能力说这个世界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我有的时候觉得变好了,有的时候觉得变坏了。

场刊嘉宾 Nothere

新冠之前还可以勉强说变好了,新冠后就不会这样说了。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我不想回答,也不便回答。就是没有感觉,我又没有活在那时候,我怎么知道真实的情况,电影的体量也不足以呈现你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所有细节。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你感觉电影里的故事离你近还是远?你想成为他们吗,或者说参与这样的东西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遥不可及。我只想参与sex,对于革命,骚凹瑞,不感冒。

场刊嘉宾 Joeyside

如果有革命到来的话:3p别叫我。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导演希望将1960年代当作一面镜子。而性,不过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不太一样了。1968年,大家普遍认为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你会成为这个进程的一部分。但今天不是这样了,我想表达这种感受。”贝托鲁奇如是说。

#FIFF23#DAY8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戏梦巴黎的相关影评

戏梦巴黎
植二 • 禁忌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