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动作 科幻 冒险  美国 2018

简介: 详情

更新时间:2019-02-21

大黄蜂影评:可以被消费的青春


2019年1月4日,变形金刚系列的支线电影《大黄蜂》在中国上映。根据统计,在一个月内(1月3日-2月3日),影片的豆瓣评分与IMDB评分经历了如下图的变化。

《大黄蜂》评分变动数据

考虑到有梅根的变1、变2均高于7.5的评分,以萌取代性感作为卖点的《大黄蜂》,如此尴尬地跌破预期,自然引起了我的不解。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影片从开场就笃定十足地置换掉了性的存在感。女主角看似叛逆实则乖巧的设定堪称邻家女孩的模板,凶巴巴的路人则被罩上了花哨的服饰置于镜头最边角的地方。凭借这种降噪的沉稳叙事,影片的故事代入跨过了理解上的高门槛,升温和缓,避开了台阶叙事的磕碰感。故事色调也不再大红大粉,而是以轻松、含蓄的淡蓝色展开着。

随着女孩将大黄蜂“搬回”家中,萌的存在渐多渐浓,色彩也趋向于单一的粉红色(萌)。导演的心中似乎没有噪音,可接下来的故事却完全变成了萌的独奏,缺少合唱的共鸣——

大黄蜂称心如意地使出一个个回旋踢,却完全没有战术素养;
女主的每一次翻腾都是体操中的高难度,可总能毫发无伤;
军队长官执着于三五辆悍马或一架阿帕奇解决战斗是自信过了头么;
长官放行一段的感情戏纯属美式爱国的附加戏码;
救大黄蜂前的心理障碍克服显得多余而且,跳水不脱衣服么还游得动?
再回到片头的赛博坦,还未来过地球的大黄蜂已经有了汽车形态……

一个又一个bug考验着剧情逻辑上的审美,让我“沉浸”在为漏洞找解释的无尽循环中……


大黄蜂的人类属性,与人类的非恶即善、非善即恶属性,构成了这部电影在故事层面的逻辑——

大黄蜂要萌,关键时刻要勇,勇起来还要体贴,体贴人时不能动手动脚;主角要萌要善,大是义不容辞、大非绝不背锅,被人忽视却心存良善,机会当前敢作敢为;军官要正义,偏执的行为来自友情的羁绊和爱国的守护,给他的行为一个起点与一个终点,给他用情感解释糊涂的理由;反派要奸要诈要足够滑而且给足空间让它们耍滑,最好2v1,模板是一个莽楞一个狡黠……

当导演、编剧以及幕后制作团队在剧情设定上的矛盾被看破,当演员不必为这些矛盾充作挡箭牌,电影质量的逻辑中心便揭掉了外衣:以人类熟悉的模式进行刻画,一切内物外务皆受控于此。

“人类熟悉的模式”并没有问题,“一切内物外务皆受控于此”则是十足自大的表现,十足的想当然。想之当然,则表之当然,这种近乎赤裸的manipulative act,在人类百年电影历史中甚至数十万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不断上演着。事情为何至此,他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设定了终点,把到达这终点的问题交给编剧们与导演们,并配上色彩或华丽或温柔的外衣。这种电影外的行为,根植于消费主义的底层逻辑——

一切皆可赋魅,一切皆可消费。

在我看来,电影,或人类文明,有两大推动力:一是消费(consumption),一是启蒙(enlightenment)。若以一辆车做比,消费定义了引擎,启蒙则定义了方向盘。消费决定了电影可以在一轮周期内行进的长度与广度,启蒙则决定着往哪个方向行进。

作为观众,我们在电影制作者的视角中是可以被消费的“燃料”:贡献金钱,制作下一部可供消费的电影。

作为观众,我们也可以反制电影制作者(以评分、影评),或与包容的电影人对话,让他们获取高于生活的原料,让我们获取映照现实的艺术养分。

我们对电影的诉求虽有千差万别之态,可我却拥有不甘被强行消费的倔强。如果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走入简易的流程化的重复之路,那么这磨刀霍霍的肉铺,绕行也罢。


大黄蜂的相关影评

大黄蜂
缪辰 • 剧情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0 OK影视 www.okyee.com